有地行仙,作大药王,我今见之。自两仪失曜,光翻银海,百灵奋怒,诀付金鎞。
日月为珰,阴阳作冶,争礼光明藏导师。分明甚,见月中蟾兔,世上醯鸡。
古今几个英奇。戏邀取先生妙手医。是周时老辈,盲馀左史,秦庭烈士,臛后渐离。
半黍空青,几茎仙瀣,发覆开朦在此时。吾还乞,为看花露眼,并仗君治。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清名藉甚伯夷伦,抗志孤高不辱身。缩手懒陈尧殿策,拂衣归作傅岩人。
荷公每许懒云器,蕲我归荣白发亲。努力会须如所祝,庶令雪耻见南邻。
冥心馀死灰,回天瘗孤愿。穷途觅归墟,生趣略可见。
硕果惟此翁,岁晚矢婉娈。旧京岁一来,深交天所鉴。
便拟投劾归,结邻为侣伴。素心约二三,晨夕无隔间。
相依守心魂,寸隙聊把玩。此愿深可哀,此约竟不践。
六合一游丝,萧寥空畔岸。
珠幕闲垂,银屏慵展。樱桃斗帐金凫暖。绿杨池馆闭春阴,卷帘人比东风懒。
眉叶青销,靥花红敛。纤腰打叠游丝软。恹恹病过海棠时,一身都被春愁管。
山门钟磬起禅扉,催送樵夫古道归。蓑笠荷身披淡霭,薪蒸随担领斜晖。
手招后伴过青石,步逐前徒出翠微。临水偶逢渔父问,笑谈同答濑边矶。
自识蹇驴惭骥多,未登中阪已蹉跎。七番秋赋名皆下,廿载冬烘字尚讹。
蕉下常疑分鹿梦,草间空唱饭牛歌。荣枯有命从天定,避殷山头竟谓何。
何处春生早,春生烟雨中。湖山供小隐,风雅得吾宗。
彭泽辞官早,惠连觅句工。草堂经宿处,旧事已朦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