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四章 其四

贱时一市笑,贵时一军惊。石勒忘自许,安能比韩彭。

刘慎荣,字敬轩,青县人。天谊子,诸生。性情疏淡,不慕时荣,能业家学。著有《漱芳轩诗集》。
  猜你喜欢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薄宦晨昏阙,尊尊义取斯。穷愁年貌改,寂历尔胡为。
不谄词多忤,无容礼益卑。微生尚何有,远迹固其宜。
思扰梁山曲,情遥越鸟枝。故园从海上,良友邈天涯。
云雨叹一别,川原劳载驰。上惭伯乐顾,中负叔牙知。
去国诚寥落,经途弊险巇.岁逢霜雪苦,林属蕙兰萎。
欲赠幽芳歇,行悲旧赏移。一从关作限,两见月成规。
苒苒穷年籥,行行尽路岐。征鞍税北渚,归帆指南垂。
树晚犹葱蒨,江寒尚渺瀰。土风从楚别,山水入湘奇。
石濑相奔触,烟林更蔽亏。层崖夹洞浦,轻舸泛澄漪。
松筱行皆傍,禽鱼动辄随。惜哉边地隔,不与故人窥。
畴昔陪鹓鹭,朝阳振羽仪。来音虽寂寞,接景每逶迤。
朝罢冥尘事,宾来话酒卮。邀欢逐芳草,结兴选华池。
及此风成叹,何时雾可披。自怜无用者,谁念有情离。
望美音容阔,怀贤梦想疲。因声达霄汉,持拙守东陂。
池光修竹里,筇杖季春头。
客子愁无奈,桃花笑不休。
百年今日胜,万里此生浮。
莽莽樽前事,题诗记独游。
为问人生,□要足、保时是足。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富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分已定,心能服。宛句畔,昭亭曲。有水多于竹,竹多于屋。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

君居禁署应思我,我在山城更忆君。药裹自煎岩下水,缄书谁寄陇头云。

归鸿影落当空见,警鹤声高半夜闻。长恨兹游不同赏,一年春色又平分。

井干双断金丝绠。绠丝金断双干井。城上响啼莺。莺啼响上城。

绮园南去骑。骑去南园绮。迟日坠鸣机。机鸣坠日迟。

扶犁感尔陇头人,自古民生合在勤。五斗空餐惭令尹,可怜无补及毫分。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

怜羁雄,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晓烟,门外乌啼泪如雨。

风摇熟果时闻落,雨滴馀花亦自香。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

东林卓锡地,宛在昆崙西。莲社谁堪入,庐峰不可梯。

一空无色相,三笑岂菩提。便合攒眉去,酕醄过虎溪。

心天一气贯中和,孺子膏肓若我何!内景金花今證道,上池玉液不生波。

献方龙每乘云至,收杏人曾倩虎驮。十世医传方胍妙,门前无奈杏花多。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名利从前总一无,却看多少换蘼芜。身栖盘谷应携杖,门设柴关懒贴符。

纵许蔽裘逢岁涤,休教本脸上场糊。爆声只羡邻童闹,那得同将老景扶。

家住温州雁荡巅,归帆曾载买山钱。
江山寂寂芦花白,好似今朝纸上船。

治佐唐虞盛,亲贤誉望彰。枢机参密笏,朝野庆明良。

夙夜诚无懈,委蛇度有常。天怀钦洒落,道味饫深长。

竹院风驱暑,荷亭雨送凉。地真筼号谷,人称芰为裳。

至乐何难得,先忧不敢忘。埽尘清玉宇,洗甲挽银潢。

帏幄筹方亟,林泉兴未遑。心缘虚受益,行以洁成芳。

作则宏延揽,披图永写藏。升廷勤采干,入室静闻香。

华实同衔佩,艰难矢赞襄。挥毫工寄托,读画细推详。

学问资磨琢,澄清待激扬。日新君子业,千载仰辉光。

城南别业近何如,白板双扉暮色虚。秋草不知王粲井,画桥犹记伯通居。

湘帘对酒明镫夕,木榻弹棋听雨余。不信阑干苦相忆,倚来愁绝雁行疏。

昨年沙碛冲寒去,镜海冰花衬马蹄。手把鞭梢指葱岭,故人还在岭云西。

野王有二老,矫若双凤雏。不栖恶木枝,宁啄中田粰。

翱翔千仞上,览德周八区。赤符启帝子,锵其应瑶图。

一鸣洞黈纩,再举凌天衢。飘飖不可絷,汉网亦已疏。

至哉高尚风,念此其谁欤。恐非严光伦,意乃董公徒。

天子行师岂挈家,二妃底事过长沙。况闻野哭非关礼,斑竹何从染泪花。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