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嵇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屏居匪云远,氛嚣稍已疲。庶几存栎年,敢谓潜虬姿。
艺兰隑洲曲,植柳樊园垂。蓄烟及葱茜,丛灌聊葳蕤。
赤花西枝村,悠悠隔山陂。鹢舟从何来,弭棹荒江湄。
武陵渺无津,苇间隐凫鹥。引瞩高霞林,一寄蒹葭诗。
顾我鞶带残,蕙芷遥能遗。怀袖岂不馨,薄陋羞容仪。
溯波托绸缪,明珰报相思。
薄暖庭阶,渐长天气韶光老。阆苑移根,翠阴压架,千朵粉云细袅。
认幽姿、恰净洗铅华,天然娟妙。更嫩蕊含风,浓芬裛露,伴人清晓。
还是寻香蝶趁,摘艳蜂忙,那说一年花事了。梨梦酣馀,柳绵飘尽,宴飞英、芳尊自倒。
渊明语,得称心时固为好。漫相恼。任西园、杜鹃唤早。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落魄游踪愿两违,九旬韶景霎时归。团栾妒煞银华镜,宛转歌残金缕衣。
计日漫占龙虎近,望云频怨雁鸿稀。茧丝吐尽春蚕缚,回首当初念念非。
滚滚银涛,泻不尽、心头热血。想当年、山头擂鼓,是何事业。
肘后难悬苏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笔。数古来、巾帼几英雄,愁难说。
望北固,秋烟碧。指浮玉,秋阳赤。把蓬窗倚遍,唾壶击缺。
游子征衫搀泪雨,高堂短鬓飞霜雪。问苍苍、生我欲何为,空磨折。
向来闭閤讨玄思,往事空嬴两鬓丝。老岂敢应西苑召,病惟深愧北山移。
三茅道士餐松赋,五柳先生采菊诗。六六洞天何处所,拨云飞舄任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