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閤,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滁流亦沂水,童冠得几人?莫负咏归兴,溪山正暮春。
古风不可复,习俗已久敝。咄嗟忠与信,流荡为诈术。
诈忠惑其君,诈愚安其身。色厉内以荏,行违貌取仁。
三年始横流,后来更日新。至公弃涂炭,正道败荆榛。
已矣千载后,谁能反其身。
世道久凋丧,斯文难合并。驾言山中游,来与子同盟。
高斋在深谷,侧径防险行。白日亦萧散,惟闻弦诵声。
开筵动芳酌,与客张华灯。持杯恣欢谑,联床如弟兄。
凌晨起盥栉,披襟瞰前楹。霜林凋绮叶,秋花吐奇英。
百灵竞纷集,万象森罗迎。佳趣心巳领,新诗谁与评。
良会不可常,俗虑仍相萦。登途数回首,暂别难为情。
回溪屡曲渡,清流堪濯缨。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雁鸣。
乘高望遥火,彷佛识岩扃。劳生幸脱鞅,至道思服膺。
从君来借榻,栖隐谢浮名。
金裁宝胜翻珠髻,云染华笺贴绣楣。庭户春归何所觉,暖风吹雪下琼枝。
我昔读《水经》,曾究湘漓流。源出始安县,阳海山之陬。
涓涓始一脉,觞泛乃为舟。盘盓导东北,水分西岭头。
咫尺同源异千里,北曰湘水南漓水。湘过巴丘入于江,漓至苍梧注郁止。
漓流水弱湘流强,为溯狂波筑铧觜。刊凿灵渠万世功,谁其作者秦臣史。
渠开水似天河倾,因功谋利费经营。续设陡门三十六,堤埒坝蓄如屯兵。
往来自此邀其惠,楚粤舟航咸利济。人工不若天生成,安得移山重叠砌。
乾隆甲戌九月秋,上公抚字忧民忧。羽书络绎檄余往,相度刻日工须鸠。
里粮策马走山麓,先事穷源后修筑。兴安境尽入灵川,攀葛扪萝历幽谷。
一山突起矗大荒,石骨嶙峋百丈强。四围无嶂亦无岫,居民指此即海阳。
山脚嵌空挂钟乳,下有清泉岩口吐。把火直入山腹中,目击潭光彻水府。
神奸物怪不可求,阴森气逼声飕飗。然犀我恐幽明别,邃窦岂堪人久留。
出岩丛棘钩衣裂,老树古藤悬嵽嵲。披寻石壁获二碑,藓蚀苔侵色似铁。
摩挲漫读马陈文,字迹端遒钗脚分。速呼童子扣墨本,天风飒飒飘秋云。
呜呼!烟霞我固有深癖,抉秘搜奇无虚夕。湘漓于此结奇缘,作歌记事镌诸石。
写出天然韵,恍疑月下仙。却教闲鹤守,恐有俗人怜。
新亭举座皆周顗,鲁国当年一孔融。留得题襟诗卷在,九原家祭有余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