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是古代人生活中的常事,故而也成了古诗中屡写不衰的题材。唐诗中的送别诗汗牛充栋,但这首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一格。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起句突兀。前期,即后会之期,重逢之期。对于分别的人来说,“后会有期”本来是一个极大的安慰,但诗人将它翻到前面,置于一个次要、陪衬的地位,意思是说纵然知道后会有期,但此夜之别,仍然难分难舍。这样一退一进,欲擒故纵的写法,不仅将难分之情表现得更为感人,而且这么一口说出后会之事,也就逼得对方毫无回旋余地,只能被这种“最入情”之言所压倒。“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末句收得平淡,然而借酒发挥之辞,却非同寻常。据《江湖纪闻》记载:“石尤风者,传闻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妇人以夫为姓,故曰石尤。”这便是“石尤风”一词的来历及含意。这两句意思是说逆风尚且能滞客留人,你可不要使“故人酒”反不及一阵打头的逆风!这里连用两个否定句式,造成对比、递进的语势,使言辞变得激切有力,气势逼人,而又情韵浓烈,直令人无言以对。“留客苦言,非多情者想不及此。”诗人设想之妙,言辞之巧,皆出自难分之情,留客之意,主人如此多情,客人是不忍推,也不能推的,那结果大概只能是宾主一杯又一杯,杯酒情胜石尤风,一醉方休了。
古人送别诗一般将“后会之期”置后诗后描写,如王昌龄的“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送吴十九往沅陵》)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司空曙这首诗则一反常态,将“后会之期”置于篇首,造成一种突兀奇崛之势,把人类难别难分之情表现得深婉曲折,动人心魄。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天涯莽莽着行舸,得把离觞醉不歌。万里瘴烟那此送,两京戎幕本谁过。
斯民福总宜山厚,世路堆何滟滪多。我有东篱黄菊赠,秋风欲采奈愁何。
万里长风扫积阴,碧天如洗籁沉沉。今宵何处无明月,比屋谁家有赏心。
诗句惊人从和寡,酒杯到手莫辞深。南楼已负凭阑约,老子胡床兴不禁。
杏脸霞蒸,桃腮酒晕,春满林园西北。静倚高楼,晴旭照人如拭。
才褪却、几阵轻寒,便妆就、万般春色。最堪怜、阁雨飞烟,好风搅得浑无力。
溶溶南浦绿满,知是年时别处,行踪空觅。燕雁初归,那识近来消息。
织愁纹、柳线莺梭,遮望眼、乱山斜日。羡飞云、此去长安,片时能见得。
白马谁家子,绿辔缦胡缨。腰间双宝剑,璀璨雪花明。
甫出金华省,还过五凤城。君王赐颜色,七宝奉威声。
夜入琼楼饮,金樽满绣楹。燕姬陈屡舞,楚女奏鸣筝。
慷慨顾宾从,英风四座生。一朝富贵尽,不如秋草荣。
黔娄固贫贱,千载有馀名。
世路苦氛埃,缅怀在山谷。晓出西郭门,珂马纷相逐。
细草迷旧津,屡问烦僮仆。小径入湖阴,穿云过林麓。
僧房雾露清,石磴莓苔绿。主人携酒至,盘餐杂殽?。
杯行既已频,诗赋未能续。逸思转昏倦,欲借藤床宿。
归骖不可留,夕阳在林木。
西浙澄波浸五湖,平江王气压三吴。故家礼乐新文运,泽国山河旧霸图。
昭代贤才誇奕世,中州清淑出名都。云高北海翻鹏翼,尘满南阳识凤雏。
群史六经那辍诵,万言九制不操觚。场中策对三千字,天上名传第几胪。
匹马春风行陇华,双旌夜月过延鄜。煌煌肘后悬金印,济济腰间绾玉符。
中部琴堂思抚字,上饶铃阁听传呼。溪山冰玉平安好,锦绣文章世代无。
童子何知亲较艺,老儒犹幸借嘘枯。九年已喜陪高义,一见真如谒大巫。
南极星辰光照室,重阳时节庆垂弧。芳馨杳蔼罗椿桂,翠碧交加映竹梧。
珠玉未须辞瓦砾,蘋蘩非敢荐潢污。寿觞欲折黄花泛,不与陶潜共酒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