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拍栏杆

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举头长啸,直上天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拍着栏杆,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如雾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鬓发飘展。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细细查数重重青山,蓬莱仙境在一指相望间。带着纱巾像古人王乔那般遨游云空,抬头仰天长啸,直上那高高天坛。
注释
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妇孩儿”、“凤将雏”、“凤引雏”、“燕引雏”。
江山第一楼:指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有“江山第一楼”之称。
蓬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纱巾岸:纱巾,即头巾。岸,此指露额。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鹤背骑:骑鹤背,此指骑鹤升仙,是化用“王乔骑鹤”的典故
天坛:王屋山主峰不天坛,相传为黄帝祈天求雨处,唐代司马祯在此修行得道。

赏析

  这首曲开头三句写出一种旷远的境界,进入全曲主题。“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作者站在多景楼上手扶着阑干,顿时诗兴大发。这两句直接切人了“登楼咏叹”的主题,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气势十分恢弘,开篇立意不凡,故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乔吉称:“乔梦符之词,如神鳌鼓浪,若天号跨神鳌,噗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其言不谬。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言:“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乔吉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论语·述而》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之中,“浮云”多指那些功名利禄、不足挂心的俗事。乔吉性格骄傲不逊,不肯入俗流,“浩歌惊得浮云散”便充分展现了其藐视现实、孤傲自诩的性格特点。从此处开始,作者的思绪便发生了转折,开始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也暗含着作者的理想追求

  接四句写作者对神仙般生活的无限向往。“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问。纱巾岸,鹤背骑来细。”“细数青山”,暗用“买山”之典,本意指归隐,作者在这里则借纠表达超脱情怀。“一望问”谓作者之心境实与仙境一脉相通。求超脱是元代文人一种普遍的心境,乔吉《满庭芳·渔父词》有“回首是蓬莱”之句,乃是此心境更明确的表露,可作此句的注脚。而“鹤背骑来细”则是诗人正以王乔自喻。一“细”字,下得极洒脱,表现了超脱尘俗之念,遨游于无羁无绊的天地问乃是作者一贯追求人生至境。表达作者对那种如同神仙般自由生活的钦羡。

  末二句写作者感觉自己直上天坛,得道成仙。作者以“举头长啸,直上天坛”把这种仙境推向全曲的归结,收束了全篇。它与“浩歌惊得浮云散”在意脉上相呼应:摆脱了人间“寒”气,摆脱了“浮云”的缠绕,诗人的身心便似乎进了“天坛”。从“举头长啸”四字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心中无法释怀的愤懑之情,正因为如此,他才想要摆脱世俗的烦心之事,到达自由之境。

  全曲充满了一种与前代“登楼”之作所不同的意趣,正是这个总格调的典型体现。所以曲子深沉,但不悲切;慷慨,但不凄凉。从此曲的酣畅豪爽中,体验到一种渴望自由生命之力。然而,乔吉的这种豪放之情,也让人感到一丝“雾花吹鬓海风寒”的冷气。

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创作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乔吉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这首《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为其登多景楼之作,作者并不着意此楼的描写,而是借登临之举一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猜你喜欢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
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糟床夜压真珠红,摩挲醉面迎春风。
春来春去无终极,能费几筹蔓菁菘。
既无长绳可以系白日,又无大药可以玄双蓬。
何怪乎玉雪可怜之孺子。忽颓然风霜不贷之衰翁。
百年长短一兵貉,曾不芥蒂崔嵬胸。
若夫塞翁失马,楚人亡弓,
此事细甚焦螟同。使吾冠冕佩玉於庙廓之上,
吾不见其为泰。使吾披裘带索於嵌岩之下,
亦不见其为穷。诸贤自作世俗眼,
此老日饮亡何中。春秋获麟夫子没,
木草不自医神农。著书万古知何用,
况复起草明光宫。我今并欲焚老砚,
一蓑鸣雨东皋东。
风马云车下九天,郊柴初告帝心虔。
天如倚盖临坛上,星若连珠绕御前。
缥缈佩环倚雅奏,迢嶢楼阁抱非烟。
侍臣举酒欣相属,醉看倚横左右肩。
凡闻声,须有省。
照自心,察前境。
若方驰骛速回光,悟得昨非由一顷。
昔人五观上时领。
无端淫雨挟愁来,极目丹乌安在哉。
云雨未阑痴不去,天容何事苦难开。
依红宿蝶霑新粉,点绿行蜗篆无苔。
惊喜盘斋横槊句,此心暂作复然灰。
烛引金莲白玉堂,宫垂银榜左春坊。
毛曾久倚黄门树,武子今封召伯棠。
揽有羡君花竹秀,课无怜我簿书忙。
欲知两地相同处,亭午葵心向太阳。
闹智不闹力,一枰思解围。
防人甚勍敌,平地有危机。
蜗角争先后,狼心竞是非。
傍观缩手者,往往见精微。

秋空倚剑人何处。羁心远挂咸阳树。陇水咽残星。黄河西畔行。

几多乡泪滴。一夜关山笛。谁按小伊州。清霜入鬓流。

郎省声猷蔼缙绅,看看步武到通津。
合留北阙扶宸极,却向西溪整钓纶。
愧我暮年方谢事,羡君闭岁便抽身。
时贤莫把衰翁比,林一如君只一人。

天上材官老不材,从教兀兀走尘埃。梦中望拜通明殿,曾见金书两字来。

卷帘试约东君,问花信风来第几番。

锦城二月花如许。梦乍醒、春阴压住。莫放海棠颠,袅袅笼香雾。

紫棉薄薄红丝缕。向午夜、烧残蜡炬。一味睡恹恹,帘捲丝丝雨。

才听朝潮又暮潮,怒涛声里竹萧萧。千竿不藉风摇曳,万弩何当影寂寥。

岂必林泉甘漱石,却因烟月忆吹箫。星躔旧是扬州路,流水应过廿四桥。

秋云捲尽秋天清,东皋萧条鸡犬声。黄叶吟风声不平,芙蕖半落更有情。

归来僮饥羸马疲,城头树暗乌欲栖。谁家朱楼人夜宿,微红一点帘间烛。

石城雍馆曙氤氲,秩祀神来俨苾芬。银汉清辉临宝炬,璧池瑞霭接祥云。

牺陈俎豆欣初荐,凤叶箫韶恍昔闻。愿率骏奔群弟子,讲堂千古庆斯文。

庭草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
紫霞洞窅云深,袅袅余香,凤箫谁续。桃花赋在,竹枝词远,此恨年年相触。翠椾芳字,谩重省、当时顾曲。因君凝伫,依约吴山,半痕蛾绿。

出丛林与入丛林,一句当机绝古今。不涉流清到底,九江江水未为深。

竹屋斜连江上台,沿波芳草青如苔。沙头雨急春水长,云飞极浦轻舟开。

百年浮世谁非客,却怪今朝有离别。万山千山不尽思,相思夜夜同明月。

无情岁序如水流,初春一别又深秋。梦中犹记别时语,只在门前双树头。

因嗟王粲滞归去,思乡空有登楼句。披图如得到江南,历历当年旧游处。

清夜萧条玉漏沉,谁家月下捣寒砧。数声到枕心应碎,况复阶前蟋蟀吟。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