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河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注释
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别业:即别墅。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赏析

  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河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成其为诗。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河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将洛阳与陆浑改成“河桥”与“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诗意。尤为出色的是在“旦别河桥”与“夕卧伊川”之下分别缀以“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洛阳繁花飘雪之后“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幕春景象和陆浑山中月映桃李河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杨柳”来形容“风”,用“桃李”来形容“月”,读者仿佛能闻到这“风”中飘送的杨柳的气息,这“月”下散发的桃李的芳香,造语新颖,意象优美。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显得特别流丽圆转。两句诗就像是两幅情调意境很美的图画,完全可以用它们来作为两幅画的题目。音调的婉转流畅、圆转自如也同样非常突出。可以说兼有诗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虽不像“桃李春凤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样凝练概括,但自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顶针格,重复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陆浑山中春色河浓,蝉联中有流走之势。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应上“桃李河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河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河”一“复”,相互勾连呼应,传达出一种顾盼神飞的神情意态。

  七、八两句,以陆浑山中风物之美、生活之惬作收。“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全篇的突出特点是风调的自然流美。清新流丽的语言,一气流走的格调,圆转如珠的韵律,和贯串全诗的浓郁的春天气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创作背景

  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闲暇时,常到陆浑别墅游览,并时有诗作。《宋之问集》中咏陆浑别墅的诗共存四首,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绝代佳人,幽居空谷,绮窗森玉猗猗。小舟双桨,重寻旧约,洞房宛是当时。夜阑红烛暗,黯相对、浑如梦里。旋烘鸳锦,尘生绣帐,香减缕金衣。
须信有、盟言同皎日,□利牵名役,事与君违。□君已许,今生来世,两情到此奚疑。彩鸾须凤友,算何日、丹山共归。未酬深愿,绵绵此恨无尽期。
一麾出守自多奇,四十专城古亦稀。
解榻坐谈无我辈,铺筵踏舞欠崔徽。
的桃作剧聊同俗,遇事当前莫後几。
圣世急才常患少,栈羊酾酒待公归。
碧湍漱白石,沄沄复汤汤。
既为人所愚,安用尔许忙?
我昔曾经过,重来已三霜。
无事用双足,奔走宁非狂。
溪流到江平,翻笑客路长。
岂不有岁晚,乞身还故乡。

冯妇下车须有勇,将军射石亦通神。南山白额新除害,好赏今时射虎人。

掌故吾能说,雍乾溯以还。禅心辟初地,小幸集汪班。

遂进群藩宴,兼怡圣母颜。升平六十载,乃大启三山。

西湖吾未到,梦想或遇之。濛濛水云乡,荷花交柳枝。

今日见丰湖,万顷青琉璃。持问老东坡,杭颍谁雄雌?

浃旬困积暑,泼眼惊此奇。恍如画图中,又疑梦寐时。

人生为何事,毕世狂奔驰。黄尘没马头,劳劳不知疲?

嗟我不能仙,岂能免人羁。要留一片地,自谋老来私。

悠悠湖上云,耿耿我所思。下与鸥鹭盟,上告云天知。

蕴粹沧波远,搜奇铁网劳。
柔条钻火树,丽景夺星旄。
丛倚栖油几,枝疏荐兔毫。
宝跗光互映,翠匣价相高。
鉤谩标祥谍,人须咏楚骚。
休将铁如意,碎击为争豪。
瞥然悟得长生路。平坦无来去。万法圆融超六度。威音那畔,几人曾到,别有逍遥处。灵明国内绝朝暮。谁荐当头这一句。木马嘶风泥牛许。慈云广布,法雷高震,密洒禅天雨。

阴岩冻欲敛,芳颖寒初破。回风汎纤绿,时见白粉堕。

援琴不复鼓,委佩空沈吟。掇此花上雪,比君尘外心。

隐君家住虹桥南,美景良辰性所耽。适当平分秋色夜,赏月邀朋同盍簪。

座间文会总知己,胸襟洒落无留含。仰观太虚云雾卷,星宿敛迹山藏岚。

穹穹窿窿天上下,万里一色垂青蓝。须臾白莲出东海,凌高直涌凭谁探。

漫流金波澈银汞,光辉如昼明相涵。玉蟾吐彩耀孤镜,冰轮碾空脱两骖。

只疑顾兔捣灵药,因依桂影长毵毵。诸公乐玩豪兴发,浮觞觅句崇高谈。

争奇衒巧各有味,如啖蜜蜡回香甘。商仙问歌词韵胜,阳春寡和吾当惭。

却怜此月不易得,一别一载理所谙。商飙扇凉繁露泫,啼螀绕阶凄以韽。

后期未审果何境,不如引满直抵酣。於焉就室相枕藉,邻鸡喔喔将鸣三。

鍊丹峰畔隐轩皇,石臼空存岁月长。林下宛然含净色,风前依旧发馀香。

虽留此地千般药,难问当时九转方。独向溪头重拂拭,五云何处日茫茫。

难寻平地荡胸云,试上岧峣借夕曛。洞磴盘旋人不见,阑干笑语远偏闻。

春从浦草青边长,水到湖楼绿处分。乍暖僧房梅气发,四方八面水沈薰。

大君膺宝历,出豫表功成。钧天金石响,洞庭弦管清。
八音动繁会,九变叶希声。和云留睿赏,熏风悦圣情。
盛烈光韶濩,易俗迈咸英。窃吹良无取,率舞抃群生。
夜泊红楼市,朝餐黑笠家。
浅溪才泛鸭,疏树不藏鸦。
鬲上村坊酒,眉尖野店茶。
尚缘门有竹,忘却去程赊。

欲寻浙子水云客,共看皖江冰雪颜。

小槛锁玫瑰,群芳次第催。
刺多疑有妒,艳绝却无媒。
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
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
烂胜燕脂颗,殷於烈焰堆。
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
漠漠香如芷,青青叶似苔。
夭难胜暖日,静不惹纤埃。
远对褰书幌,傍观置酒杯。
朵稀心暗记,根浅手亲培。
雉探眠偷摘,僧逢醉觅栽。
尽嘲终彷佛,擬折又徘徊。
丽夺倾城色,吟归间世才。
多情百花主,闻必有诗来。

中年鞍马间,所历万里途。髀肉亦既消,梦惊还一呼。

读史窥古人,恨时不能俱。宁知远游躅,足蹑双飞凫。

漠北松亭塞,燕南督亢图。居今采奇迹,未觉吾行迂。

岁晚重思之,天高明月孤。

粉面娇环红绣裙,主翁独遣劝佳宾。它时金谷重相遇,还许尊前问故人。

青翠春来未见奇,丽红正是夭夭时。
霜寒十月花开尽,只有松筠秀旧枝。

西望仍烽火,还山苦未能。贫驱儿学吏,病鍊我成僧。

风月清双袖,须眉白一镫。吟秋诗草拙,翻累故人誊。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