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此日信归风,海上潮生夕照红。送别何须重回首,括山遥在碧云中。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那复有。气味醲于春酒。犹向故乡怀印绶。相过何日又。
吐出心肠锦绣。问我阿娘依旧。娘亦祝君如柏寿。相看霜雪后。
无复山神护法时,萧条赐额冷云楣。重扶一片空山石,来读先朝运使碑。
献岁平秩春,建寅太初载。飞英千里来,晓色关山改。
云昏百常观,阴屯五校垒。营门色马深,城阙铜龙皑。
飘飖回流风,纷糅惊奇侅。幽人念高僧,出骖洛阳宰。
行除袁安户,朗照暴公櫑。登阁望西山,琼瑶露嶵隗。
朝曦不成曜,明霞失其彩。昆丘移阆岑,色泉汇银海。
上架三石梁,中天白磊磊。是时土膏动,草萌卉将蕾。
堂皇冒紫藤,阶隙凝朱茝。瑞已奏尧年,丰谷免饥馁。
都人共歌讴,持献太师采。
离别经年岂不思,山林钟鼎苦何宜?喜闻门户能如昔,敢意田园近稍滋。
浮世于人多薄恶,同心为汝好扶持。蕃生书子犹烦教,他日成家未可知。
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络绎似巡堂。
息影久闭关,烟景隔城市。山色不到门,鸟音少入耳。
兹来扣禅扉,风物何清美。林深暑气薄,百卉献朱紫。
荷香扑面来,鸟语奏宫徵。泠泠清磬声,袅袅茶烟起。
山僧智慧人,大阐宗门旨。法华自庄严,指授皆正始。
啜我以新茗,复茹以芳芷。相对共清言,行行聊且止。
兴尽复弹棋,形神俱豁尔。笑玩世间人,那能不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