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赏析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 )。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 》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榛,雅志未能忘。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从它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又携诗卷到南州,尘满征衫雪满头。
桃李春风故园梦,江山落日异乡愁。
樽前一笑真奇事,坐上诸君尽胜流。
政倚清谈洗胸臆,莫教王粲赋登楼。
予自皋亭山为北所留,深悔一出之误。
闻故人刘小村、陈蒲塘引兵而南,流涕不自堪。
只把初心看,休将近事论。
誓为天出力,疑有鬼迷魂。
明月夜推枕,春风昼闭门。
故人万山外,俯仰向谁言。
山围古寺绿周遭,一阁轩腾面势高。
炉篆得芗抽露穟,石泉借茗作云涛。
风流二老归灵鹫,笔墨千年续楚骚。
拙语留题罥蛛壁,暗中摸索愧刘曹。

中庭桃枝连理倾。琼卮含霞玉醴盈。歌舞君前流目成。

丝桐顺耳感人情。持觞把袂君不违。愿作梁间双燕飞。

旨酒千壶列东厢。

东风吹百草,冉冉过柔条。依旧江潭路,其如陇水遥。

高楼刀尺缓,古道马蹄骄。莫问封侯婿,闺中泪未消。

丰年自古说来牟,四月麦熟胜秋收。
天厨送食不待求,有麪馎饦吾何忧。
安得化身为儿童,戏沙作麪可报答。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

醉胆望秋寒。星斗阑干。小窗人影月明间。客里不知归是梦,只在吴山。

行路自来难。长铗休弹。黄尘到底涴儒冠。一片白鸥湖上水,闲了渔竿。

乘时迎气正璿衡,灞浐烟氛向晚清。剪绮裁红妙春色,
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
圣泽阳和宜宴乐,年年捧日向东城。
老来已觉此身闲,近日唐诗亦懒看。
半榻白云眠听雨,一窗帘影隔春寒。
俯仰成何事,浮沉寄此身。
无家逢寺好,多病见僧亲。
夜久霜欺客,庭空月碍人。
西风数相过,不扫化衣尘。

小雨凉添夜,兰芬润袭衣。晓屏山曲曲,长若梦思归。

人争汉口渡,日落阳台坂。
鼓吹隔岸闻,楼观排云见。

天边一雁过,仿佛入沅湘。霜雪榆关满,风烟楚塞长。

故人经岁别,远道数行将。酒泠花寒日,离忧不暂忘。

颠风吹塔铃,环山大波涌。虚堂佛火明,嗒然无怖恐。

高咏溯坡公,后先堪继踵。宵深人未眠,神清骨愈耸。

鼎摩云雷纹,鹤忆青田种。呼童启岩扉,霰雪皓已拥。

总持饶逸兴,得句如璧拱。蜡屐傥相邀,余亦贾余勇。

巢许高风未可论,临江一漱洗乾坤。芦台半落西江水,草阁长开北海尊。

自有一丝抉汉鼎,遥知五柳是陶门。兴来欲鼓山阴棹,明月清风几断魂。

神丁辟得一峰尊,苍翠曾留斧凿痕。界截黄尘森似剑,罅通碧落倚为门。

迎寒山爽惟余骨,入夏云奇剩有根。顽块不须争项背,三台五老尽儿孙。

江上枫行老却秋,思君冷露落孤舟。文章有鬼才人病,书剑无灵客子愁。

多种菊花称上药,好裁香草作轻裘。世情不敢他相问,佳句成时示白鸥。

玉殿苔生正不居,四臣无路纳嘉谟。老农知是承谁力,风暖歌声落野锄。

微疴如小隐,闭户即山林。节序抛孤枕,生涯剩苦吟。

霜中群木尽,雨后一镫深。持此萧闲味,应符静者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