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胡飙乱卷星如雨,予归淮南君去楚。明月浸冷广陵船,绿蘋愁绝潇湘渚。
尺书在袖浸雁鸿,美人中夜怨砧杵。乾坤日远欲问谁,阊阖天高重遇女。
一笑浮云坠青天,五平金茎听白苎。万片龙鳞江上来,为尔直取天河煮。
共向天门骑白螭,肯向人间问腐鼠。醉来高卧北斗旁,无浸松篁月下语。
苏卿写下金山恨,双生得个风流信。亚仙不是夫人分,元和到受十年困。冯
魁到底村,双渐从来嫩,思量惟有王魁俊。
山迥天悬石室高,烟霞洞古锁蓬蒿。问津或恐渔郎入,故遣云封不种桃。
阊门柳条未堪折,只宜相见不相别。人生踪迹各东西,半是车轮与马蹄。
把酒送君城北路,晓日鸦啼乌桕树。一声歌罢泪满巾,僮仆催人上塘去。
愿为辘轳缠青丝,辘轳可展心不移。男儿出处自有分,与君那得不相离。
官家有程行莫缓,后夜相思月还满。
簇簇花团锦绣。一笑东风依旧。拨闷写丹青,倩影明姿娟秀。
春昼。春昼。无奈困人时候。
解缆溯层波,夕宿逗沙岸。亭亭见孤峰,独秀中流半。
阳崖倚巉岩,阴岫屡回换。半领微径分,参差更堪玩。
离离青松阴,历历白石粲。楼台相蔽亏,金碧穷照烂。
氤氲岚彩明,杳霭霞气乱。彷佛神灵雨,东风一飘散。
湘妃出鼓舞,汉女时游衍。光景未易逢,解佩徒深愿。
怅然迟暮心,重起越乡叹。
诗家轩翥许谁参,稂莠相仍世所谙。吴下阿蒙非故态,中原伧父有奇谈。
挽回大雅非聊尔,抵柱狂澜竟不堪。却喜仲尼丹漆在,梦中消息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