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郎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评论说:“前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后太白每有此种格法。”从这些评语里足以看出这首诗对当时诗坛和盛唐诗人的重要影响。
卢照邻在《释疾文》中写道:“是时也天子按剑,方有事于八荒,驾风轮而梁弱水,飞日驭而苑扶桑。戈船万计兮连属,铁骑千群兮启行。文臣鼠窜,猛士鹰扬。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可见卢照邻是在一种极复杂、极矛盾的心境中离开长安的。他甘心赴蜀,是出于无奈躲避的考虑的。因此诗的第五、六两句写道:“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这实际上是把王粲比作己,把孔融比作友人,赞扬了孟学士刚直的品格。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西去有王粲避难荆州之悲,而孟学士南游有孔融赋闲之叹。两句诗紧扣题目,抒写自己西使和送别友人的心情,愤世嫉俗、抑郁不平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的起句点明两人分别要到之处,孟学士要到巴陵郡,诗人要到巴蜀地。“相看万里余,共倚一征蓬”,他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每人都像飞蓬一样行踪不定。“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是设想和朋友分别后,思念难耐,夜不成寐,竟起徘徊,倾听着凄厉的鹤声,等待着向南飞来的鸿雁怅然若失。意思是等着孟学士的来信。“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是指诗人的兄弟亲戚都在塞外或蓟北;自己却在关内宦海中飘泊多年。写身世的孤苦,是为了强调友谊的重要。“唯余剑锋在,耿耿气如虹”,是自比为锋利的宝剑,尽管不为人所用,但忠心耿直气贯长虹。前句中是借申包胥思存楚的典故,后句源出荆轲刺秦王。邹阳狱中上书有:“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示自己忠心为国,精诚之气可感天地。
沈德潜称赞这首五言排律说:“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的确,这首排律写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而又起伏跌宕。诗人采用了情景交映、虚实结合等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浓烈的感情。
闻说当机百念休,区区何更苦营求。早知名教无穷乐,陋巷箪瓢也自由。
长安都会地,车马万阗咽。所喧本非我,城市如山泽。
入门纷书册,出门耽水石。苦乐虽殊途,同为物所役。
何如掩一关,虚室中宵白。劳劳啼夜乌,夜静未遑息。
试缃钩。正薰笼初暖,百和惹氤氲。同梦相偎,合欢不解,天然无迹无尘。
巧占尽、春宵乐事,间伊家、何处最撩人。销帐低垂,兰灯斜照,兜上些跟。
好是轻盈娇小,只一弯香浸,半捻红分。新月勾云,纤荷舒夜,阿谁消受清芬。
莫便道、魂消此际,向玉楼、合处更销魂。底事东阳憔悴,化却腰身。
君家城市俨山家,翠竹疏松靓物华。月桂似知新有句,封姨恰献旋开花。
饭钟粥鼓接名蓝,如海红香寄一庵。例有高流乐晨夕,判无热客利西南。
檐牙虚籁吟声合,屋角晴岚画意参。我在长安叨旧雨,闲居风味略能谙。
湖亭衰柳对金堤,石桥霜色晓凄凄。青溪往事随云影,细路孤行信马蹄。
孤行影照澄波碧,荒草覆烟寒寂寂。酒客乱离今半死,僧童长大犹相识。
水阁阴连花岛弯,还从碧槛望红栏。月明古树无鸦宿,雪外西山见鹤还。
半房初日门空锁,深殿微风明佛火。愁里难吟访旧诗,客中暂得焚香坐。
阑干寸寸是前游,去时凄恻到时愁。红颜对镜初嫌老,碧藕无花早过秋。
懒性从来甘寂寞,物论逍遥无住著。解道波澜起寸心,始信人间有哀乐。
当时豪竹并哀弦,一罢清尊便五年。后夜相思梦渺渺,祇余孤月照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