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

凉风天末动清秋,一片閒云返故邱。自是雅怀能脱略,肯因微禄更淹留。

葛巾漉酒芳樽满,藜杖看花小径幽。寄语纷纷纡辔者,何如林下早归休。

陈烓(1449~1527年),陈叔刚胞侄,字文用,号蒙庵,晚号留余。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任潮州推官,饶平山民抗拒官府苛税,陈烓前往处置,十日即告安定。他巡行之处,冤民有从数百里外前往告状者,立即判决,案无滞留。后升南京御史,巡视两浙,奏劾贪吏监司以下13人,名声大起。弘治元年(1488年),陈烓上疏奏苏民困等8事,均被采纳,后升广西佥事、浙江佥事,以病辞归。
  猜你喜欢
何处是秋风。月明霜露中。算凄凉、未到梧桐。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客路怕相逢。酒浓愁更浓。数归期、犹是秋冬。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吾家五千言,至道悬日月。若非函谷令,谁注流沙说。
多君飞升志,机悟独超拔。学道玉笥山,烧丹白云穴。
南穷衡疑秀,采药历幽绝。夜卧瀑布风,朝行碧岩雪。
洞宫四百日,玉籍恣探阅。徒以菌蟪姿,缅攀修真诀。
尘笼罩浮世,遐思空飞越。一罢棋酒欢,离情满寥泬。
愿骑紫盖鹤,早向黄金阙。城市不可留,尘埃秽仙骨。

月华真可爱,堂上共徘徊。白露方徐贶,清风适共来。

蚌津随照满,乌阁为啼开。万虑方岑寂,愁看云汉回。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
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学仙宁复华念,为士苦畏四邻。
铁弹茅茨何在,两翁心岂违人。

弥天作旅人,著处为眷属。新知与旧欢,凑集如云族。

堂上罗楚羞,堂下度吴曲。东阶串仆奴,西阶悬马毂。

面缕大如柱,盘鲜高于屋。鞭车行酒杯,犹恐欢不足。

咳吐寸寸肠,挥毫字字玉。不过沈宋门,宁作李王役。

世人眼如盲,相牵入阱狱。岂以瓮中鸡,而易云外鹄。

万事无奈君,难君只有贫。转贫客转多,贫岂奈君何。

谽谺通积翠,一径抱幽岑。白日下松杪,清风满竹林。

山空奇奴迹,泉响戴颙琴。茶话忘归去,沧江暮霭深。

月澄午兮收云,嚼鲜芳兮予酒。
朝列宿兮将兴,炯其北兮惟斗。
干四令兮无情,活元气兮呦呦。
一罍兮上诉,思超凡兮辞垢。

诸生鲁国受经初,标格王郎玉不如。倚马旧传文考赋,笼鹅雅学右军书。

家声此日标琼树,世业当年论石渠。手泽应须开万卷,早怀三荣诣公车。

驱马别旧故,舟楫丽城隅。欲复少款叙,子云不可须。

哀笳激长云,群飞灭霄衢。孟冬犹温风,乡此川途迂。

贤良策上第,再命出南区。沉沉大藩府,勤事以驰趋。

幸接江湖欢,岂期流次殊?一朝遂西东,何以慰踟蹰?

高霞映列巘,宁不眷名都?解组翕清誉,在德由丰输?

要当给余用,初终保瑾瑜。

水影连天天渺渺,山光和水水溶溶。一林修竹摇云碧,百亩凉阴蔽日浓。

闷来掩卷已三更,风露涓涓月满庭。
閒扑流萤冲暗树,危梢点点堕寒星。
春风亦已老,自厌丹采媚。
独留白雪药,洒此千尺翠。
嵯峨珠笼冠,缥缈冒佛髻。
幽香勿袭人,恐为真色累。
但原保明姿,终日奉清对。
要之万物夥,汙洁自有类。
岭根闻石吠,上到野人家。
山晚月有色,天寒梅未花。
蔬园依水石,茅屋带烟霞。
何物堪留客,烹茶成雪芽。
古今陈迹几兴亡,闽岭何因祀夏王。
莫是当年平水日,曾驱鱼鳖渡渔梁。

两仪未肇判,此理已具存。动静机一施,阴阳自此分。

两仪有定位,阴阳互为根。二者既交错,五行斯絪缊。

理气妙合凝,至灵斯在人。三才从此备,中处乾与坤。

水未得所归,襄陵势逆奔。奠居本无所,民咨何日伸。

昔我夏后氏,代天心独勤。四海既为壑,平土皆吾民。

六府与三事,九功俱叙陈。仰惟参赞功,万世人所尊。

封山作州镇,会稽属南巡。后此数千载,祀事旧益新。

比来得瞻仰,遂兹秉彝真。欲勤希圣功,当寻入圣门。

人心与道心,全具于吾身。大哉精一传,无问思弥敦。

执中此其道,致用敷人文。绍迹俟来哲,此道毋昏昏。

山岚郁苍苍,溪水流浩浩。纷然世上人,换易如秋草。

奇哉三洞天,连路极深窈。阳崖射朝曦,先见扶桑晓。

谁能餐九华,颜色端使好。仙翁蝉蜕去,遗迹不可考。

我来惬登临,幽事费寻讨。悲啸闻涧猿,啁哳听啼鸟。

平生愤懑臆,到此始一扫。行将袖手版,汗漫游八表。

踏遍茹溪石,梅花又满林。
山川春人望,宇宙月知心。
一纪别乡井,八年无雁音。
危巢老松顶,日暮有归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