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绪伤感、惆怅,又恰逢落叶飘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注释
汾上:指汾阳县(今山西万荣南)。汾:指汾水,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河汾: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
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树叶凋零。

赏析

  这首五绝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它采取了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复杂心情。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这前二句是说,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黄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前二句显然化用了《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的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同时也不难使人联想到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点破,留给读者自行理会。然而题目却点出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到震惊的。难道这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遭遇而被震惊了吗?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像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在一生中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外放。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义是复杂的。总的说来,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联想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后二句是说,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为了使读者体会这种心情,诗人在后二句便明确的加以说穿了。“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战国楚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用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723年(唐开元十一年)或公元724年(十二年)的秋天。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晋州,诗人为礼部侍郎随行,并有诗。是年冬,出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到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又调回长安。外放的两年,是苏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时期,此诗可能就是这一两年中的一个秋天所作的。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猜你喜欢
美玉生盘石。
宝剑出龙渊。
帝王临朝服。
秉此威百蛮。
历刀不见贵。
杂糅刀刃间。
未暇南浮海,何妨夜把螯。

暂摆尘劳坐燕居,野人偏与世情疏。马牛价杂慵钩距,凫鹜行多厌簿书。

同醉径须价绿竹,盗香无复念红蕖。不持黄卷来遮眼,可惜炎天化日舒。

大舜深山日,灵襟保太和。一言分善利,万里决江河。

可欲非由外,惟聪不在它。勇如争赴壑,进岂待盈科。

学海功难并,防川患益多。何人亲祖述,耳顺肯同波。

扇堕巾攲午梦回,鸣鸠又唤雨丝来。数行褚帖临窗学,一卷陶诗傍枕开。

糠火就林褚苦笋,密罂沉井渍青梅。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

南州秋色初流火,西方月向梧桐堕。当时欢会草堂前,一月词人满高座。

主人命倒玉缸春,小奴跪进雕盘果。飞觥授简恣所为,画地书天无不可。

今夜草堂集朋辈,主人安在在驴背。梧桐未叶月不明,银灯吐焰空相对。

檐头急雨如扬沙,飞向君前作雪花。雪中旅店关山路,欲梦何门觅君处。

黄金台畔士如云,几许风期得似君。明朝便奋南溟翼,老夫不勒北山文。

天雨乍霁云乍折,马首诸山齐献碧。
崒峍突兀何处峰,淡鸦鲜妍可怜色。
长途遥遥无止息,北风夜起转愁绝。
马铃当当送残日,乌鸦千点古坟侧。
我有新愁写不得,山骨鳞鳞忽起脊,中间尺余马蹄迹。
只道山石碎马啼,谁知马啼能穿石。
莫言此石太辛苦,南山石阅北邙土。
石深一寸土无数,马上儿郎方笑语。

苔影绿,宫雨长槐芽。双燕也知翻玉树,一杯还许泛流霞。

醉处且为家。

榴蕊艳,狂眼绛云遮。系梦管箫新殿脚,恼人风露旧宣华。

明日恨先赊。

几年持养副天成,造次云为必中程。乐内何希傥来贵,畏知唯有白丝清。

蓬瀛尚欠文章手,寰海徒传学行声。今日诗筒互酬唱,他时回记岂忘情。

四海耆英世共知,七旬强健似公稀。
使星姑暂淹黄发,卿月还须近紫微。
门外埙篪姑合奏,庭前兰玉更相辉。
人生乐事谁能及,莫惜通宵寿斚飞。

蒿里谁家地,不在蒸江上。不在湘潭城,不在苍梧黄茅瘴。

祝融为盖,白石为舆,安安缓缓驾輀车。挽人勿諠,听我唱言。

魂归湛湛之青天,形返茸茸之墓田。鼓毋怒,笛毋悲,庸夫不骂鬼,世间何用庸夫为。

以尔笑骂代痛哭,鸺鹠乾鹊齐上屋。主人弃屋返青山,庸夫他家觅酒肉。

我有酒,不酬黄泉将润庸夫口。肥牛十脔醇醪三斗,辘辘轴轴狂鼓庸夫死奔走,黄泉之人应拍手。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尘飞不到处,山色入芒屦。
乘兴一长吟,回头已忘句。
老来吟拙自知羞,好景无诗未易酬。
湖海愁看今夜月,功名虚度十年秋。
清光偏照虑仝屋,孤影自登王粲楼。
我欲乘风蟾窟去,安能与世人沉浮。

公庭吏散集林雅,斋室端居免坐衙。春满禁城端此地,风传歌管是谁家。

遥瞻紫极怀天表,喜见彤云护日华。潦倒扬雄思献赋,却嫌词藻近浮誇。

雪染梅花倚道傍,亭亭野水弄幽芳。
东风似赏孤高意,未许飘零一片香。

岌岌宁前戌,朝朝起战云。如何大丞相,翻作故将军。

国尚多清议,权仍属圣君。庙堂宁左计,或恐是传闻。

丹崖深处五云连,幽境中开别洞天。壁险时闻猿啸月,草青疑觉钵生莲。

红尘迥隔蓬莱晓,匹练空明河汉悬。不向鹿门期九转,褰衣到此悟真禅。

随意下琼钩。皓魄光浮。萧条庭院已无秋。屈指雁儿应到也,几度回眸。

异地苦淹留。没处埋愁。匆匆无计挽扁舟。回首乡关无限恨,齐上心头。

芳湖西绕夹城隈,翠辇龙舟昨日来。波黑夜腥秦苑血,风黄秋卷汉宫灰。

朱楹系马肥瑶草,锦袖呼鹰下玉台。何处如云行十二,洗妆楼上镜重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