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日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人言春色醲于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溪上蒸霞千万枝,隔林黄鸟愿春迟。不催洞里秦人老,解使宫中汉女悲。
奕奕明农堂,脩楣耀晴彩。堂前春草绿,堂上春云叆。
游子日下还,宫衣试新綵。夕膳饪鲜鳞,晨羞荐芳?。
何以祝亲寿,如山复如海。
乍来结女伴,江头去浣纱。问讯郎消息,夜来灯烛花。
溶溶院落月三更,此影如何画得成。一树梨花双白颊,诗人闲户作清明。
花落春深似去年,无人再到阁门前。当时济济誇多士,争进文章乞赐钱。
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
小衫飘雾縠,艳粉拂轻红。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
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
雪天携手凤凰台,喜见乡闾不乏才。灯火十年勤蠹简,道途千里试龙媒。
青襟早际风云出,綵服还沾雨露回。此别应须更努力,秋期攀桂定重来。
春光今夕别侬家,啼断流莺落尽花。便欲出门相送去,不知何路向天涯。
互古穷荒一旦开,如麻白骨乱峰堆。河鱼万里流腥血,石炭千年化劫灰。
雪为人繁潜作雨,天因地辟渐行雷。于今羁客栖迟处,五色山花烂漫栽。
赣波浩荡注洪州,战迹荒凉古树秋。岭月带星沈戌堠,峡云飞雨入渔舟。
市声乍散人烟外,镫影遥明野渡头。闻说鱼龙今退避,江乡禾稻可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