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二首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注释

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入咸阳:指至德二年九月收复关中,十月肃宗还京。与汉灵帝末童谣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

阴山骄子:指回纥。《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

“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邺城”句: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

“关中”句: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唐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张后”句:《旧唐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上,指肃宗。

至令:一作“至今”。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我昔”句:指诗人杜甫自己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故日近侍。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故日叨奉引。叨,忝也,自谦之词。

“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新唐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

“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翻用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慨甚深。

“致使”句:岐(qí)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旧唐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

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

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

“愿见”句: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

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孙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小邑:小城。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九州”二句:写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豺虎:比喻寇盗。

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齐纨”二句:写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

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恃寸刃”。

圣人:指天子。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

“天下”句:是说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间。

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岂闻”二句:开始由忆昔转为说今,写安史乱后的情况:以前物价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却是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一匹绢。直,同“值”。

“洛阳”句:用东汉末董卓烧洛阳宫殿事喻指两京破坏之严重。广德元年十月吐蕃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之后,所以说“新除”。

宗庙:指皇家祖庙。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伤心”二句:写不堪回首的心情。耆旧们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小臣:杜甫自谓。鲁钝:粗率,迟钝。

记识:记得,记住。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即位后,整理乱政,励精图治,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我皇:指代宗。洒血: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

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赏析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创作背景

  根据《杜臆》:“此是既为工部郎后,追论往事也。故以《忆昔》为题,乃广德二年严武幕中作。吐蕃陷京,在去年之冬。”可知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州。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哀叹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
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
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
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

退之呵佛乃知佛,王莽崇儒岂信儒。救弊自须烦诋毁,即真安用假诗书。

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方舟颇周览,逸书亦备阅。
墨家伤刻薄,儒氏知优劣。弱植庶可凋,苦心未尝辍。
中年慕仙术,永愿传其诀。岁驻若木景,日餐琼禾屑。
婵娟羡门子,斯语岂徒设。天上生白榆,葳蕤信好折。
实可反柔颜,花堪养玄发。求之性分外,业弃金亦竭。
药化成白云,形凋辞素穴。一闻西天旨,初禅已无热。
涓子非我宗,然公有真诀。却寻丘壑趣,始与缨绂别。
野饭敌膏粱,山楹代藻棁。与君北岩侣,游寓日常昳.
静对春谷泉,晴披阳林雪。境清觉神王,道胜知机灭。
诣寂长杳冥,忘归暂采撷。物生岂有心,丽容俟予别。
桂子何蓂苓,琪葩亦皎洁。此木生意高,亦与众芳列。
赏墨识屡换,省躬悟弥切。微尚若不亏,足以全吾节。
北风吹蕙带,萧寥闻蜻蛚.宿昔庐峰期,流芳已再歇。
不有清屏鉴,使我商弦绝。愿寄千里心,月高不可掇。
优游邦之直,远矣踵前烈。立俗忘毁誉,遇物遗巧拙。
真气独翛然,轩裳讵能绁。都曹风韵整,纲纪信明决。
于交必倾写,立行岂矜伐。政与清渭同,分流自澄澈。
裴侯资亮直,中诚岂徒说。古人比明义,清士愿交结。
温温躬珪彩,终始声不缺。颜生炯介士,有志不可越。
仗义冒险难,持操去淄涅。世论高二贤,贤贤继前哲。
四子遭明盛,裒然皆秀杰。理名虽殊迹,悟道宁异辙。
爱尔竹柏姿,为予寒不折。
满树天香书掩门,无端春意褪红焜。
恩情只在牙床上,闲剎香闺两绣墩。

须信人生足别离,别离不待白头时。因怜曩日在缧绁,岂惮今朝炊扊扅。

中道柰何曩月去,此情惟有落花知。眼前活计无聊甚,空对当年纸局棋。

赤龙天上驾群才,何处逃名卧钓台。明月一竿应自得,玄纁三聘只虚来。

江边古庙閒秋草,山半残碑积翠苔。夜静客星无复见,高风千古抗浮埃。

藤条击破铁围山,倒跨白牛不鞲鞍。讲疏僧归经卷乱,坐禅人起佛灯残。

为学未必如为道,选佛从教胜选官。百事湛然都不念,祗知渴饮与饥餐。

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

不忧桑叶尽,还意畏蚕饥。春风若有顾,惟愿落花迟。

携将一药筐,浣濯向回塘。根涩泥难净,苗新爪易伤。

曝时犹带湿,浸处尚流香。闻尔勤脩制,多应按古方。

魏绛和戎策,时危未可论。风翻西苑火,尘起禁林昏。

北极星辰远,南天盗寇尊。安危仗长策,何日转乾坤。

冰雪胸怀七泽姿,纤纤舞袖学双飞。
袢襟应念人间世,灌顶何如山上芝。
荷叶巧偷鹦鹉背,莼丝密缀燕雏衣。
回塘相伴薰风里,争看臙脂黛绿施。

道场山前独鹤飞,山人山畔扃岩扉。南屏十里昔喜占,菖蒲九花今恐稀。

孤坟应遣鬼神护,遗墨长共林泉依。桐帽棕鞋不可见,白云一片时来归。

太行之势高倚天而险拔,地鸿蒙磅礴不可以涯际兮,中原万古之名山。

山中之路不知何年始开辟,羊肠萦纡孰得以形状,险巇可畏惊尘寰。

下瞰涧壑微茫之天井,上拥峰峦缥缈之云鬟。商来贾往迤逦而不绝,梯危磴绝劳跻攀。

嗟予乘蹇十步五步一下,时见草腥而木恶,土老而石顽。

搴衣扶杖以登顿,远望俯视黄河之在目,微如潦水澄一湾。

山家诛茅斩木作旅馆,小如蜗舍蔽风雨,衣食之资何其难。

一尺树根不出土,凿臼舂米于道左兮,行人为叹生涯悭。

流民负戴襁褓者,吾亦悯其妇寡而夫鳏。青林仰不见白日,中无人兮不可以久留,三日之路万曲而千弯。

惟有珍禽奇鸟得所乐,惺忪巧语和绵蛮。石城之畔几蹭蹬,石苔树藓苍斓斑。

黄崖之巅雨中过,行不可行,立不可立兮,使人睥睨凋朱颜。

欲下未下更回首,不数马陵之道居庸关。卓卓仙李英华秦仲裔,梁栋之梓非茅菅。

往返相送五百里,我独东去君西还。翩翩文采不忍别,双鹄飞入青云间。

传道授业有师在,愿加雪窗萤几之功兮,寸阴莫使成虚闲。

后日南宫战艺想得隽,玉笋并列枫宸班。送君有诗无好句,芜词正望重加删。

知君得法自南昌,作舍何须问道旁。
二老未尝轻许可,两诗固已为平章。
胸横云岫无穷意,语带梅坡不尽香。
政乏绮纨相妩媚,不妨风气似诸王。

君自邯郸来,复向邯郸去。邯郸月色好,夜照江南树。

太行多峻阪,中有羊肠路。往来不惮烦,知君为亲故。

天平折而西,数里得支硎。支公有遗迹,于此翻金经。

云鹤不可呼,空复名其亭。幽涧吼瀑泉,白日阴泠泠。

如鼓朱丝桐,一听心一清。复上此山顶,盘盘青螺形。

竹径凡几转,交翠延幽情。吴中盛游览,车马喧春晴。

伊予今始来,能无笑山灵。

平兰落九峰,高馆旷西瞩。鸟道挂残云,人烟散疏木。

浮岚蔼余景,明波荡空绿。隔水问渔家,武林深几曲。

大海波涛涌,道人愿力坚。
当头一截断,万顷看平田。

暮春风气佳,之子远行游。振衣即前路,扬舲万里流。

顾瞻林间鸟,好音正相求。感念同心友,对酒不能酬。

昔为连枝树,根条本同丘。今为完山鸟,翻飞各异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