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维仲夏,骆马日啴啴。西照奄然没,南薰惨不欢。
客怀非一事,天步值多难。晨发污尘满,昏停长夜漫。
居行同怵惕,来往共辛酸。细听途旁语,备言当日端。
一朝鸱义突,万族豕蛇残。双泪迎锋镝,孱魂失羽翰。
奔逃生莫倚,枕藉死相看。林鸟悲巢失,枯鱼泣水乾。
芟夷及草木,存活少羸单。白骨谁当掩,青燐每自叹。
遗人归烬土,故井积腥干。野哭千家咽,阴风六月寒。
孤儿号独影,鬼妇掩馀瘢。转壑形方继,燎原势未殚。
旌旗朝夕至,戎马近遥欢。兵法先批捣,寇情复转丸。
谣词多反侧,偶语半顽奸。所见皆传火,尚闻有揭竿。
张皇畴振旅,慎固孰瘝官。已失备无患,当思危得安。
眼疮何以补,心肉莫徒剜。髀拊须颇牧,罝施必纠桓。
自嗟行踽踽,空抱意慱慱。谁忍千挥血,无缘一洒丹。
将军今在阃,国士待登坛。岂但歌牛角,终须顾马鞍。
域中平小丑,关外斩楼兰。伫望搀抢落,先令南顾宽。
奉乞花栽旋旋移,退师老圃自安时。新荄应待天阳发,生意先从地脉知。
异县聊寻郭驼传,他年敢忘角弓诗。庭柯只作怡颜具,肯比侯封逐利宜。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舜水祠堂璨云霞。广平铁石赋梅花。葛薇身世一枯槎。
红树仙源仍世外,綵幡春色换邻家。过墙风蝶近纷挐。
还里偶逢驱驷日,通家难比识荆初。青年羡子风云遂,白首惭予笔砚疏。
玉垒锦江秋独往,汉关秦塞意何如。黄扉本是丝纶地,莫向亭溪学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