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问耕堂

庞公喻刘表,仲尼小樊迟。为学贵自广,遗安亮无危。

若人隐耕稼,取乐宁在兹。用舍随所遇,荣贱心弗移。

闭门面场囿,开轩瞩清池。棕叶覆我牖,藤花垂我衣。

方春始微雨,薄言往东菑。田叟既相勉,耰种恒及时。

稻苗日已长,稂莠日已稀。远心易无闷,悟物兼忘疲。

虽云体力倦,斗酒聊自怡。伐檀夙有戒,素食良可讥。

岂不善微禄,知命复奚疑。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安能屈指计封侯,西日东风见白头。
信是色身非我有,若论身外更悠悠。
不羡君为花县宰,羡君日坐漪岚堂。
有时酒兴兼诗兴,无限山光与水光。
百姓熙熙酒教化,群胥凛凛对风霜。
公馀置酒看桃李,醉倒花前客自狂。
小楼题了又还题,一段风流在水西。
白鸟飞来知乡背,青山元自有高低。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经旬。
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
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
冒荣惭印绶,虚奖负丝纶。
[除苏州制云:藏于己为道义,施于物为政能。在
公形骨鲠之志,阖境有裤襦之乐。]
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
以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
襦裤提于手,韦弦佩在绅。
敢辞称俗吏,且愿活疲民。
常[常州]未徵黄霸,湖[湖州]犹借寇恂。
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怜。
[河北三郡相邻,皆有善政,时为铛脚刺史。见唐
书。]
制诏夸黄绢,诗篇占白苹。
[美贾常州也。美崔吴兴也。]
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自谓也。]
警寐钟传夜,催衙鼓报晨。
唯知对胥吏,未暇接亲宾。
色变云迎夏,声残鸟过春。
麦风非逐扇,梅雨异随轮。
武寺山如故,王楼月自新。
[武丘寺也。郡内东南楼名也。]
池塘闲长草,丝竹废生尘。
暑遣烧神酎,晴教煞舞茵。
待还公事了,亦拟乐吾身。

赭白千里姿,斑骓八百馀。乘不独自去,日与陆郎俱。

春市笙歌兴已阑,儒宫牢落分投閒。
不知列屋倾城蔡,自笑微官系触蛮。
赤脚有年供侍侧,青鸾无梦到人间。
传闻谪堕行云侣,想像高唐鬓欲斑。
有缘相遇芥投针。话真心。死三阴。阳自浆成,琼液不时斟。伴饮琅琅声贯耳,无弦曲,肖风琴。氤氲消息拍胸襟。九成金。鬼神钦。一混天光,变化体难寻。空似空中成妙有,心朗朗,虑沉沉。

园菜何青青,春风蔼生意。茂叶已充庖,灵根复萌肄。

伟哉君子心,于兹识真味。荐之罗绮筵,令人薄珍异。

秋来山雨过,顿觉生微凉。绮户蟾流彩,瑶空雁作行。

霜前岩菊紫,风外井梧黄。露冕抛纨扇,清樽引兴长。

空楼蔽芳树,竹叶落翠羽。瑟瑟琅玕满楼雾,青青楼上山无数。

湖风吹山山作云,湿云含青连山度。我思飘渺云中君,乃在十二峰间汉皋路。

贻我瑶华双珠佩,流光洒洒空灵遇。金银台冷芙蓉衣,弱水如烟散霞圃。

星飞井底海水乾,去天一角望蛇盘。手绾罗襦非合欢,雌龙怨涩冰弦弹。

绡文乱染红兰珊,娇花泣露金井寒。辘轳声转烟萝坞,梦送春云过江浦。

天鸡唤梦云不知,满楼湿尽山楼青。

陶令抛官易,庞公去隐深。由来浮世事,可见昔人心。

卜筑閒多思,奔驰病不禁。檐楹来燕雀,鸾鹤自山林。

吐蕃回纥使何如,冯翊扶风守太疏。范蠡不辞句践难,乐生何忍惠王书。

银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黄羊减拂庐。北陆渐寒冰雪早,六龙好扈五云车。

旷代怜才子,经时赋旱云。楚骚兼与恨,秦过竟谁闻。

万里乾坤眼,三年草木群。苍生属相借,高论岂徒殷。

梅清清入骨,梅贵贵于玉。清贵自贞静,避俗如避毒。

所以坐与卧,多在空山曲。无如空山中,亦少幽人躅。

折梅梅不嗔,咏梅梅欲哭。寄言作诗人,泾清以渭浊。

梅乃真伯夷,耻不食周粟。欲咏宁伐之,可杀不可辱。

闲卧东窗云,遂得天然趣。
枕上桃花源,花开不知数。
啼鸟自无心,何事客惊寤。
翩翩峰畔霞,亹亹溪前树。
俄顷梦还成,去尽春山路。

琴川有间气,志士钟其英。抗疏本忧国,临危肯爱生?

天朝公道白,泉壤露华清。牢落寅恭后,空惭没世名。

来到台前泛绿樽,传闻芳草怨王孙。咸阳宫殿无烟烬,大地山河有燹痕。

败将羞归吴地惨,阵云愁锁楚天昏。乌江剑断应难续,谁爇苏香为返魂。

劳生应念尔,桑土觉艰难。独有飘摇惧,谁知心力殚。

云霄归路迥,风雨故巢安。宁必桐千尺,高栖即凤鸾。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