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三

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中禁词臣寻引领,
左川归客自回肠。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空寄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户外重阴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
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
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
故人季夏中,及此百馀日。无日不相思,明镜改形色。
宁知仲冬时,忽有相逢期。振衣起踯躅,赪鲤跃天池。

笔阵无功汗左轮,而今老去不能军。水边白鸟閒于我,窗外梅花疑是君。

欲向江湖行此语,可无朋友托斯文。新篇大是相料理,因忆西山扬子云。

少从长者游,粗闻圣人道。日食虽一箪,颇觉颜色好。

辛勤五十年,犹秉后凋操。风俗日已移,令人恶怀抱。

纷纷堪一咍,骄我以旗纛。岂知江湖间,世袭散人号。

众僧齐唱阿弥陀,人在天涯岁又过。但道明朝七十一,谁知七十已蹉跎。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城上斜阳依绿树。门外斑骓,见了还相顾。玉勒珠鞭何处住。

回头不觉天将暮。

风里馀花都散去。不省分开,何日能得遇。凝睇窥君君莫误。

几多心事从君诉。

陈郎谐父执,往往诵余诗。
抱弟灯前舞,调人学语时。
笑看明月桂,知是宁馨儿。
若有羊家练,淋漓醉墨遗。
守道宋高士,筑室齐东鄙。
植竹看岁寒,种田助形委。
束书捐古今,抱易究生死。
不以外移内,不以行责止。
九十留童颜,湖山饱清视。
或顾先生云,时平可以起。
先生本无求,弃置如敝屣。
俄闻与物化,精一未尝毁。
汗简书逸民,义风洗贪士。
东望呈肺肝,遥泻一卮水。
银潢斗转挂疏棂,翡翠窗纱夜未扃。
三弄琴声弹大雅,一帘明月到中庭。

因建新堂慕昔贤,本期归老此安然。轻阴竹满窗间月,倒影莲开水下天。

自向酒中知有德,更于琴外晓无弦。霓裳百指非吾事,只学醺酣石上眠。

凤凰远生海西。及时昆山冈。五德存羽仪。和鸣定宫商。

百鸟并侍左右。鼓翼腾华光。上熙游云日间。千岁时来翔。

孰若彼龙与龟。曳尾泥中藏。非云雨则不升。冬伏春乃骧。

退哀此秋兰草。根绝随化扬。灵气一何忧美。万里驰芬芳。

常恐物微易歇。一朝见弃忘。

玉海云生贝阙高,骑鲸人去采芝遨。滦江一夕秋风到,瑟瑟珊瑚涌翠涛。

花灺银釭,香萦宝篆,睡横金凤搔头。见一丝残月,冷侵琼钩。

试问嫦娥知否,欲无愁、有我难休。算筝柱,年华未到,几度春秋。

今休。飞飏蝶梦,奈不识江南,烟水迷留。望碧天如镜,怕上层楼。

记得那时分手,到此日、泪尚盈眸。更何处,声声玉箫,谱出离愁。

舣棹青山下,来寻蓟子家。
人鱼皆静乐,水木亦清华。
松老欲成盖,菊寒殊未花。
何须觅句漏,此自有丹砂。

残红委烟水,潭深渌更净。临流弄清泚,须眉淡相映。

泠然洗我心,迥绝非人境。鯈鱼从容游,鸥鸟度明镜。

物我两俱忘,不减濠梁兴。回首林丘间,闲房一声磬。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先贤垂范,流落人间。
日久岁深,禅人不顾。
语非久妙,直透重关。
画瓶打破,渌水青山。
莫讶报慈多冷淡,得盘桓处且盘桓。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