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歌行 其三

南海一何长,明珠一何光。大珠抵明月,小珠烛中堂。

洛阳发中使,明珠窃自伤。没海采是珠,珠泪以从横。

持作木兰匮,送至洛阳宫。后宫莫不叹,问珠从何方。

谁能复市此,隋侯与孟尝。用玉绍缭之,黄金错其中。

缀之用翡翠,薰用苏合香。本自南海珠,今为后宫珰。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闲思十八年前,依稀正是公年纪。铜驼陌上,乌衣巷口,臣清如水。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但幅巾藜杖,低垂白鬓,用与绮、问何里。
最忆他年甘旨。也曾经、三仕三已。至今结习,余年未了,业多生绮。安得滕廛,移将近市,长薰晋鄙。望福星炯炯,西江千里,待公来社。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与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与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与致辞。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贤哉二生,不远千里。
瞻彼径坂,今之泗水。
予诗为容,有进无止。
非殷洪乔,乃互乡子。
往年吟月社,因乱散扬州。未免无端事,何妨出世流。
洞庭禅过腊,衡岳坐经秋。终说将衣钵,天台老去休。

心如堕絮已沾泥,身似惊禽未得栖。壶?何须歌老骥,冠成不复带雄鸡。

黄公遁�终辞汉,范蠡逃名径入齐。回首平生事堪笑,少年豪气北山低。

含锋新吐嫩红芽,势欲书空映早霞。应是玉皇曾掷笔,落来地上长成花。

蛾眉淡扫玉纤纤,碧海春浓酒正酣。青羽无端啼月溶,令人日夜忆江南。

三峰盘地轴,一水落天绅。造化无遗巧,丹青总失真。

袭气变离宫,重柝惊层殿。曼响感心神,修容展欢宴。

生老终已萦,死病行当荐。方为净国游,岂结危城恋。

长安高城,层楼亭亭。干云四起,上贯天庭。蜉蝣何整,行如军征。

蟋蟀何感,中夜哀鸣。蚍蜉愉乐,粲粲其荣。寤寐念之,谁知我情。

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

何意一去,心如流星。昔君与我,两心相结。何意今日,忽然两绝。

招提钟磬寂,山月澹余晖。水木乱明瑟,云霞生客衣。

天风纡竹籁,壑翠堕岩扉。自觉机能息,间鸥近不飞。

西风扬子江头路。扁舟雨晴呼渡。岸隔瓜洲,津横蒜石,摇尽波声千古。诗仙一去。但对峙金焦,断矶青树。欲下斜阳,长淮渺渺正愁予。
中流笑与客语。把貂裘为浣,半生尘土。品水烹茶,看碑忆鹤,恍似旧曾游处。聊凭陆谞。问八极神游,肯重来否。如此江山,更苍烟白露。

桂雨滴残香陌。风息。画船双。小姑窥客夕阳里。花底。隔秋窗。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相望江村远,清梦阻云津。
三百里余路,几重山外人。
石桥僧拜月,桃洞马行春。
已滞刘郎趣,秋风渺忆莼。
井络储精,岷江钟秀,挺生名世真贤。充闾佳气,非雾亦非烟。况值小春时候,蓂背下、八荚争妍。余波在,九华父老,歌颂播喧阗。
三年。书治最,南唐重赋,一旦俱蠲。此恩垂不朽,刻石流传。愿借沧溟为寿,玳筵上、满吸长川。从兹去,鸾坡凤阁,平步稳登仙。

月下楼台迥,氤氲一气清。蟾光方转过,桂树已敷荣。

近水应先得,成林许直生。淡香浮画槛,斜影映丹楹。

玉宇三千净,云梯十二横。天高寒有色,露冷湿无声。

笛外人长倚,空中镜最明。欣逢攀折候,御苑快驰名。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
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嶮津。
白云举古,直是希奇。
口堪喫饭,少有人知。
诸禅老,莫迟疑,
一饱自然忘百饥。

旅馆寒灯夜,西风枕簟秋。远钟惊客梦,细雨动乡愁。

定性无良术,匡时乏妙筹。拥衾常待旦,自勖企前修。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