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诗(1139—1182),南宋名臣、文学家。字大雅,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崔敦礼弟。南渡后居溧阳。少有文名。绍兴年间进士。孝宗朝历任翰林权直、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等。博览群书,文词敏赡,曾受命更定吕祖谦《文鉴》所选奏议。著有《玉堂类稿》、《西垣类稿》等。
翩然乘孤鹤,往至苍崖巅。上有桂树林,下有清泠渊。
洗心咏太素,汎景窥灵诠。栖身托岁暮,毕此岩中缘。
平生狗曲视骊驹,妙语琅琅独起予。酒面那能伴从事,笔头翻欲戏中书。
官曹似是惊莲幕,问讯何如念石渠。只恐浮名不论数,要须人识士非虚。
白骨成灰恨未灰,招魂万里海天回。少年不幸悲行路,吾道将穷失此才。
三岛烟霞求药草,六桥花柳起楼台。别时壮语归泡影,浪走风尘作病媒。
往年使过慈湖上,风景依稀可画传。红叶树藏秋水寺,白头僧渡夕阳船。
竹林雨过山多笋,渔浦潮来海有鲜。藉是县公能爱客,不妨酬倡酒樽前。
羁居如系匏,岑岑意不悦。言拉素心人,看山出城阙。
一苇航清津,肩舆周以折。初望七星峰,亭亭当面列。
翠飞乱云烟,连绵更断绝。窈窕数回环,逡巡见洞穴。
偃仰出蛟虬,天花到点缀。心目划然惊,摇头还咋舌。
道人跪陈词,此是初搆结。渐入渐怪殊,一洞更一闑。
敞者如国门,幽者如奥渫。或如刻丹楹,或如镂锦楶。
舞凤乍翻翔,蜕龙神变谲。天豁星累垂,地危鳌奋烈。
锷锷柱凌冰,层层空积雪。七洞迂嵁岩,三门抗岌巀。
沿旁户牗开,未可穷凹凸。顾睨转千姿,神形不暇接。
陟降历餔昏,疲劳忘䠥?。喟然念元工,巧机何太泄。
九州有是观,丘壑总成劣。僻置万里遥,寻常作标揭。
大泄还大藏,至巧如至拙。疑是巨灵心,苦厌世尘亵。
此游惬此生,难为众人说。所恨尚樊笼,山灵应咄咄。
汎舟清川渚,遥望高山阴。川陆殊涂轨,懿亲将远寻。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乐会良自古,悼别岂独今。
寄世将几何,日昃无停阴。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曷为复以兹,曾是怀苦心。
远节婴物浅,近情能不深。行矣保嘉福,景绝继以音。
君莫问我诗,我诗多变格。知音最蚤惟陆君,许我清才世无敌。
自交仁和宋左彝,风人之意时一窥。南朝鲍谢不可到,侧艳往往如温岐。
吾州数子才不羁,论议绝出高难跻。南宋不数陆务观,中州姑置元裕之。
嶙峋坡谷犹下乘,更谁比数诗人诗。我今偏得采诗法,不论浓淡与平奇。
但须妙合兴观群怨之大旨,导源三百其无迷。
疏雨过城头,城高易感秋。明朝重九节,动我故乡愁。
世乱同为客,天涯此唱酬。晚晴山月上,洗盏更登楼。
君不见长江之水岷源来,奔流到此不复回。又不见钟山发脉三百里,直到金河截然止。
其中突起地肺山,第八洞天云雾里。我曾举手攀云松,松间云拥三茅峰。
有时云化一江水,片帆如在明镜中。如此江山真第一,品题论定吴琚笔。
西津无水不来潮,东向海门观日出。六朝山影樽前收,一派江声笔底流。
左金右焦辟双阙,仿佛玉帛朝诸侯。既障狂澜还对峙,卓然竟作中流砥。
须臾霞彩映江飞,青天倒转作江底。豪情高唱大江东,掀髯一笑来清风。
风流绝代苏玉局,天下古今无此翁。天辟名区住名士,称此江山乐无比。
更有中泠第一泉,间来试向松风煎。对此江山选名胜,几人搔首问青天。
少陵无人谪仙死,天纵狂歌谁继起。起看江月照江清,淘尽英雄是此声。
古今不少真才子,有如一去长江水。
心花落艳。似寂寞、枯禅退院。便吟出、晓风残月,那是兰陵真面。
只钧天、一梦消魂,颜凭泪洗肠轮转。叹雨絮前缘,霜兰现业,负尽三生恩眷。
却是诗因墨果,休猜做、世间情恋。况天荒地老,名闻影隔,东风不认楼中燕。
秋坟露溅。倘知音怜我,客嘲肯制招魂换。装之玳瑁,留抵返生香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