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残雪初消欲暝天,无枝冷艳破春妍。
山边村落涧边路,篱外幽香竹外烟。
自我相思经一载,与君偕隐已多年。
惜花兼怕催人老,扶杖更深看不眠。

赏析

  中国历代咏梅诗的佳作很多,如唐代崔道融、齐己的咏梅之作,都深得沈德潜的喜欢;而沈德潜对梅花似乎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老年时曾写过一首梅花诗,即上面的这首七律。

  定此诗为沈德潜老年所作,是从此诗末联的“催人老”、“扶杖”等词汇来推断的。因沈德潜的寿命很长,《清史稿·本传》谓其“卒,年九十七。”王昶《湖海诗传》则谓其“九十八岁而终”。但他早年则仕途坎坷,屡试不第,直到六十七岁才考中进士,自此便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与乾隆皇帝诗交甚厚,荣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袁枚曾感慨地说:“古来诗人受遇之隆者,未如沈归愚尚书也。”然从此诗的情调和“偕隐”二字来看,此诗当作于他尚未考中进士时,故口气与他考中进士后的飞黄腾达截然不同。

  中国古代咏物诗的开端一般并不马上触及所咏对象,而往往喜欢采用渐进的方法,由外及里,由远及近,慢慢进入正题,但又始终围绕所咏对象。就此诗来说,作者采用的实际上就是由远及近的渐进方法。他先从“残雪初消”、天将黄昏的气候环境着笔,作了一番渲染与烘托之后,再转到对梅花的直接描写。而梅花也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尽压群芳,独破春妍。“无枝冷艳”四字虽是正面描写,但也说不上浓笔重墨,唯“冷艳”二字,倒的确是把梅花而寒斗雪,越冷越艳的特点给写出来了。

  作者在首联中刚刚由远及近地涉及到了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到了颌联,作者一下又把笔墨拉开,由近及远,转到了对初春梅花的整体描写。只见山边、村落、涧边,篱笆外、竹林外,处处都有冷艳的棉花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处处都有梅花的幽香如烟雾般地散发和弥漫着,给人以不尽的遐想。至此,梅花的个体与整体形象都有了,于是,作者的笔墨又开始转了。

  如果说首联与颌联都是咏物,那么自颈联以下,便都是言志了。颈联当头的“自我”二字便是符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从我相信梅花虽然仅过了一年,但我与你共同隐居却已有多年了。在古代,松、竹、梅多被一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学士标为“岁寒三友”,沈德潜这里的“与君偕隐”,显然有与梅为伴、共同隐逸的清高思想

  至于尾联的“惜花”二字,显然是从颈联的“相思”、“与君偕隐”等词而来,进一步表明他对梅花的喜欢。但后面紧跟着的“兼怕”二字,显然又说明此联又多了一个意思:即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因古人常喜以花开花落来暗示人生的变化,如“幽闺儿女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等都是这个意思。正是带着“惜花”而又怕见花的复杂心情,才使诗人彻夜不眠,不惜扶杖而行,特在更深之际来观赏梅花。

  众所周知,沈德潜是继王士禛之后而主盟清代诗坛的,论诗主“格调说”。“格调说”中有一点很重要,即:作诗要“言之有物”,符合儒家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念。而沈德潜的这首《梅花》诗,的确是很能够体现其“格调说”在这方面所提出的创作要求的。在沈德潜看来,“诗言志”,咏物诗决不能为咏物而咏物,咏物必须言志;如果仅咏物而不言志,那就没有意义,不能算好诗。就他的这首《梅花》诗来说,前四句是咏梅,后四句虽不脱咏梅,显然是以言志为主,全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旨意是很明显的。再就温柔敦厚这一点来说,沈德潜勤奋攻读,到六十岁仍考不中进士,在一般人早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尽泄于纸上为快。而沈德潜虽也是满腹感慨,却“怨而不怒”,毫无剑拔弩张之势,借着对梅花的吟咏,以“扶杖更深看不眠”七字,悄悄地发泄掉了。但这七字中,却蕴含着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无限感慨,可以给人以许多的回味。当然,沈德潜未必每首诗都体现其“格调说”的创作原则,如他的“儿童喧闹各纷纷”一诗因直抒性灵而甚得袁枚的赞赏,但我们从他的这首诗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提倡“格调说”的一些创作要求的。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猜你喜欢
从今一去不须低,见说辽东好去栖。
努力莫辞仙路远,白云飞处免群鸡。

妫幄柔明训,尧闱保卫贤。别居长乐寝,让给水衡钱。

谨疾方加膳,收神亟去仙。宸襟增服纪,追报焕终天。

五马行春路,松行旧不斜。
醉眠方梦草,游骑想穿花。
访古千秋暗,逃禅百虑赊。
归来传丽句,字字敌春华。
默察天翻地覆由,寸心无处著私愁。
忠唐不复瞻双庙,误汉皆知罪五侯。
牧马入南飞浙水,狩车遵北感陈留。
山川满目花如旧,邂逅春风可问不。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沈子清才在尘坱,有如菡萏生淤泥。又如服盐驾鼓马,下有逐电追风蹄。

青衿蚤为命所制,百瓮未了酸寒齑。三年四门作都讲,啄粒亦到官仓稊。

人中嵇绍本易识,孤鹤气压千群鸡。家家朱门当大道,尔独隘巷寻卑栖。

归来欠伸看碍户,一笑入户头仍低。空庭得树翻自喜,有渰仰视云萋萋。

忽惊霜秃九秋干,旋见雨长三春荑。堕巢晨拾赤脚婢,落叶夜扫长须奚。

问君此间亦何乐,乃挈稚子携山妻。狂来对客发高论,麈柄手捉谈天犀。

北郭槁枝聊隐寓,东方窭薮真滑稽。孤松祇宜伴彭泽,五楸大可娱昌黎。

翻身买棹竟南下,野性终近深山麛。故园乔木正合抱,町疃旁接浇花畦。

昨非今是恍梦觉,涉脚尚浅幸未迷。伐檀河干等无用,美哉河水清涟兮。

一雁度汾河,河边积雪多。水枯清涧曲,风落介山阿。

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覆车方有粟,饮啄意如何。

去年使旆西征日,一见称君胆气豪。
始信推心待国士,能令视死如鸿毛。
从来投笔轻文吏,自此横尸贵尔曹。
槐里今朝逢輤旐,依然旧馆一长号。

去国三千里,携家四十程。云岩暂投宿,聊使梦魂清。

骾亮驰名久,孤高进路难。
富文平日业,劝学晚年官。
隧外春江静,林边晓露漙。
唯应坟上土,犹解是芝兰。

眉山三苏宋儒宗,长公矫矫人中龙。南迁儋耳西赤壁,文章光焰超鸿濛。

快哉之亭雪初霁,领客登览山川雄。自言平生不解饮,胡乃一举觥船空。

和诗宽限见真率,凿崖题石磨苍穹。功名富贵等丘土,断碑残素垂无穷。

吁嗟异物神所卫,玉山合壁俄相逢。奎章博士丹丘翁,江南放逐惊秋风。

见之即下米芾拜,二颠痴绝将无同。筑坛山中加爱护,树以松桂连椅桐。

雨窗云户湿寒翠,朝阑暮槛开晴红。白野御史龙头客,青年献赋蓬莱宫。

戏将秃颖写{虫鬵}扁,断钗折股星流虹。秪今烽烟闇河岳,王侯第宅皆蒿蓬。

牙签玉轴映竹素,好事独传吴顾雍。娄东朱圭铁作画,字字玉屈盘蝌虫。

嗟哉昔人今已矣,惨澹故国风烟中。如何二子复嗜古,策勋翰墨收奇功。

我来再拜重太息,苍苍古雪吹长松。登坛绝叫浮大白,酒酣目送孤飞鸿。

僦得城东三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
晨起开门惊宿鸟,诗成洗砚没游鱼。

务农勤九谷,归来嘉一廛。穿渠移水碓,烧棘起山田。

树阴逢歇马,鱼潭见洒船。苦李无人摘,秋瓜不直钱。

社鸡新欲伏,原蚕始更眠。今日张平子,翻为人所怜。

种筠酬彩凤,栽树养甘棠。更欲葵心吐,山居镇日忙。

斋粮资讲舍,遗像拜山中。
不尚神仙术,特存儒者风。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为忆皋比拥,庭前古木丛。
太一真人莲一瓣,飘飘万里来天汉。
移入江南锦绣窠,兰桡桂桨空凌乱。
长鲸对舞碧纱窗,缺兔潜窥紫丝幔。
黍瓮浮香香可,蒲帆扬彩风堪唤。
老兴闲摅曲数讴,幽情缓发琴三叹。
古迹多因潮洗平,远山忽被云遮断。
曩时螃蟹落钱昆,今日鲈鱼到张翰。
莫令惠子识逍遥,且拉卢生游汗漫。
冰壶影里塞鸿飞,海镜光中沙鸟散。
好天良夜属君多,大壑深溪留我半。
乾坤正乏济川材,忍教独系黄芦岸。
风扫暮云空,依旧四山环碧。珍重主人清意,放梅梢春色。
靘妆清唱两无尘,莲步绣鞋窄。莫怪十分沈醉,为教人消得。

大隐屏前风月闲,何人手种万琅玕。深深五曲东流水,合作千年洙泗看。

绝壑惊涛接汉平,迢遥野色入郊坰。坐临北渚芳荪绿,帘捲南洲桂树青。

雨里山河烟似织,雾中林薄翠为屏。同游赋客皆陶谢,亭上遥看尽德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