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枣经霜罅。记当年、狂歌曾点,甘同嗜鲊。老干虬柯三四本,冷翠幽光团射。
曾脱帽、行吟其下。一自人缠风木恨,剩支楹、仄磴欹危怕。
萝葛翳,鼪鼯挂。
三年泪为思亲洒。葺亭轩、峥泓明瑟,重开图画。粉壁疏窗仍靓好,拭尽尘埃野马。
果熟也、莫从人打。不是瀼西饶靳惜,是前人、口泽斯存者。
歌纂纂,荫堪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鹑鸪啼处却东风,宛与江南气候同。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
记得髫年学赋诗,锦秋湖畔得良师。不知此日东堂下,可有梅花似昔时。
多士逢年作者先,即看奎柄岂离躔。文凭时命原无价,福喜栽培赖有天。
鲲举北溟方奋翮,鹿鸣南国未驰肩。明春何处羁金勒,御苑啼莺柳噪蝉。
苔荒草蔓半亩宫,不知户外春已浓。支离一疾肝肺攻,要脚驽缓成疲癃。
锥子颖脱心丝空,绳床莫疗蒙头慵。汪子何来省龙钟,李王联袂其音跫。
弥天凿齿劲欹逢,三君雁行于且喁。坐我琴书之房栊,家贫亦有虾鲑供。
相与作达镫烛红,耳官失职悲不聪。高谈但闻声沨沨,心许不假言辞通。
良觌累日宽尘胸,已疾捷若卢扁功,惜哉骊驹逝匆匆。
我钦汪子灵光崇,五三八九经术鸿。文镵金石垂厚穹,阿谁相厄能两雄。
邗江带水疏吟筇,何时下上偕云龙。仗君慧业开愚蠢,可怜踪迹如飘蓬。
石臞又放湖千篷,剩我瑟缩吟悲翁。知己失散真路穷,出门惘惘迷西东。
尔夔我蚿相怜同,望君重来鼓丝桐。
阖闾城畔姑苏台,百花洲上千花开。笙歌半空洲未绝,一声落月啼乌来。
蛾眉颦翠愁如簇,空捧春娇在心曲。沧江罗网纵鲸鲵,碧瓦丘墟走麋鹿。
悽烟惨日潮生处,怨满鸱夷犹不悟。甬东东海不可栖,剑光夜冷吴山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