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明媚舒畅、迷离幽静的境界,并从音乐声联想到边塞征战士卒对家乡的思念。此诗语言清新,意境清幽。
诗的开头“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两句描绘了初月的倩影,和月光下的花朵,夜色笼罩下彼此辉映,如同恋人般呢喃细语,营造出一种迷离幽静的意境。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两句的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微风吹动白云,让白云也生出了爪牙;沙头的流水不经意漫上了岸边的草坪,看似静态的事物写得灵动活泼。“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两句,出句是环境描写,远处的客船上管弦清越,欢声笑语,是一帮人在做长夜之饮;对句写那些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士兵,这音乐让他们躁动不安。最后“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写诗人拒绝游赏西园,独自来到江边,看着天上的明月和水里的月光,迎着温柔的晚风吟起诗来。
这首诗并非严格的五言律诗,但已经非常讲究对仗和修辞。中间两联“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和“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对仗相当工整。此诗意境清幽,由月亮引出乡愁,是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骚客所追捧的创作思路。因此,在中国,月亮早就和家乡绑在了一起,有月亮的地方,就会有思家的人。李白的诗,月亮有月亮的皎洁美,山水自然有山水的清新美。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当为李白存世诗歌中写得最早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正居住在四川故乡。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记载:“此诗及以下四首,约作于本年(指开元三年)前后。李白时居故里清廉乡(一作青莲乡),其地唐时属剑南道绵州昌明县,五代以后改为彰明县,今属四川江油县。”
未捲半帘霜,犹疑在庭月。倚树汲清泉,疏风猎华发。
晨饭气始晴,初日在山缺。纡回出林莽,揖与老僧别。
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适来历崔嵬,反视若丘垤。
清冷坠冰响,淅沥霜枝折。中峰方眇然,将登且当歇。
鼎湖仙驭忽高翔,遥洒孤臣泪两行。天语曾闻螭陛下,龙颜忆睹象舆旁。
凭馀玉几谟应远,虑重金瓯策定长。早晚轮台应有诏,老羸扶杖望恩光。
大飨无先祫,精祠贵必躬。历朝疑未讲,旷典属今崇。
良月稽冬孟,容台访礼中。祀期当象闰,位向卒虚东。
太卜诹元日,斋诚俨法宫。雕舆下丹地,琳馆荐清衷。
雪密人初骇,天高德自通。阴云成瑞霭,凛色变和风。
世室休严卫,宵衣集庶工。叙亲昭穆正,合食簋铏丰。
既祼神斯格,居歆庆已蒙。欢欣流禹律,謦欬入尧聪。
月射千圭白,星辉万燎红。茨歌将振作,晴旭渐曈昽。
回跸升端阙,群瞻耸上穹。蕃釐均庙馂,惠泽泰民穷。
孝著钩钤动,恩疏贯索空。致祥书可信,让美意尔冲。
此协亨嘉会,惭非辅翼功。唯知献君寿,巍与二仪同。
出宿春城宿雾低,阅人老眼似层梯。功名愧我蝇钻纸,文采怜君玉在泥。
蜀道连云春系马,巴山踏月夜闻鸡。赠言知笑瀛洲客,冷落梅花日又西。
诗情画意有无间,如此烟波数往还。记得画眉声里过,一船青载富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