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采桑子》,上片写仙境,下片写人间。天上人间,凡人仙女,音书隔绝,唯有心期。
第一句“彤霞久绝飞琼字”,便点出仙家况味。仙子已经多日没有书信了,那么,既无书信可通,不知道仙女此时在哪里,她为什么还不寄信给我,她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叠唱“人在谁边”,叹息不已。
词的下片,由天上回落人间,由想象仙女的情态转入对自我状态的描写。“香消被冷残灯灭灭”,房房间是清冷的,所以房间的主人定也是清冷的,房间的主人不把灭掉的香继续点燃,不盖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觉,就算是夜深独坐,也不把灭掉的灯烛重新燃起。
因为,房间的主人想不到这些,他只是坐在漆黑的房间里“静数秋天”,默默地计算着日子。等待的日子总是十分难挨,等待中的时间总是十分漫长。待到惊觉的时候,才发现“又误心期到下弦”。
就在这一天天的苦挨当中,不知不觉地晃过了多少时光。这最后一句,语义模糊,难于确解,但意思又是再明朗不过的。若“着相”来解,可以认为容若与仙女有约于月圆之日,却一直苦等不来,挨着挨着,便已是下弦月的时光了;若“着空”来解,可以认为容若以满月象征团圆,以下弦月象征缺损,人生总是等不来与爱侣团圆的日子,一天一天便总是在缺损之中苦闷地度过。
唐尧厌九有,授舜中复疑。顾谓许武仲,为我一代治。
对坐平阳宫,北风吹茅茨。武仲仰天笑,咄嗟长眉儿。
吾宁箕山饿,如此天下安用之。富贵日以浓,志意日以移。
老聃长守藏,仲尼但栖栖。前人自尊,后人愈卑。大鹏横空,鹪鹩一枝。
鹓雏徘徊,误嚇老鸱。所怜寂寂挂瓢意,犹有千秋清颍知。
梨花寒食春将半。记分袂、溪桥畔。别后顿教春又晚。
长堤杨柳,芳洲芝若,绿遍江南岸。
应劳髯叟将余盼。几月游踪似天远。遥忆瑟居情兴懒。
一帘烟雨,半炉香雾,坐听流莺啭。
高空雪始收,古木风初定。冷月上疏窗,一片寒光凝。
天机自奕奕,道心常醒醒。静坐数疏钟,谁与同清兴。
江波滚滚去如箭,下滩正急上滩慢。江树十月红如花,西边翠竹东白沙。
山脚断崖山嘴路,人家半在山腰住。一峰落叶一峰云,日日开门阅朝暮。
朝朝暮暮往来舟,前日少年今白头。白头人去少年在,山青青青江自流。
江头风浪急,舟小力难胜。一桨归来晚,长林月已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