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典出南朝宋虞和“论书表”:“羲之性好鹅。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示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诗人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把上述故事诗化了,便于人们朗诵、歌唱。
从这首诗中,进一步说明了书法在晋代已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品。王羲之在当时已有很大的名气,墨迹已相当值钱。这与诗人在“草书行歌”中说王羲之为“古来几许浪得名”是相矛盾的。由此,“草书行歌”是否确系李白所写也可作为一个怀疑的佐证。
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并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与常时两样看。
横槎渡深涧,披露采香薇。樵歌杂梵响,共向松林归。
日落寒山惨,浮云随客衣。
故人渺天末,江湖阻书告。忽接琼瑶音,绵绵来远道。
言采畹上兰,用以远相报。岂无他物贻,将投君所好。
试出江东路,葛溪还玉溪。滩声喧水石,人语混凫鹥。
田卧栽禾鼓,桑闲采叶梯。春城红酒味,犹忆在江西。
崔巍古塔薄云高,顶上天风振海涛。宝月满轮悬北极,大千世界入秋豪。
已作垂垂雨,相为澹澹阴。吾徒一笑粲,造物用功深。
跬步西山胜,终年梁甫吟。年来赏心处,徒得与君临。
约伴清游上翠微,参天石壁隐禅扉。高吟人在千山上,长啸声从万壑归。
怪石奇应疑虎踞,苍松老欲化龙飞。旁人共指高僧墓,兰茝春来碧四围。
沐浴洪流,饮服清芳。将结微根,永晞朝阳。恭承渥惠,庶无怠荒。
远山葱翠近楼蓝,碧絮飞云自往还。独倚长松吟不尽,恍然身在画图间。
日日秋阴命笋舆,故人天上落双鱼。荷花未老村醪熟,为道无闲作报书。
绿散红消瓦砾场,卢家难访郁金堂。莲花似有兴亡恨,送尽游人不放香。
何须辨别。喜四时不断,花信连接。岂少园林,姹紫嫣红,芳菲惯引蜂蝶。
翻愁一瞬韶华老,便到了、飘零难拾。总逊他、朵朵鲜妍,耐得绮窗风雪。
珍重铜瓶供养,几曾借雨水,滋润苗叶。鼻观无香,眼孔多情,一种丰腮娇靥。
繁枝点缀天然态,恐误惹、玉纤攀折。祇怕教、尘染烟熏,不似斩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