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炎蒸无处逃,亭午转歊赩。万壑一奔倾,千林共萧瑟。
仲尼从凤嬉,子云慕鸿飞。兴托寥天廓,迹与名山依。
伊予事执鞭,夙龄脱絷鞿。考室临苍莽,开轩面翠微。
碧鸡栖灵景,彩翚曜烟霏。英岊耸升望,晴峦引高晞。
会心生远意,娱人留清辉。玉露缀丹研,璧月流金徽。
息偃忘坐起,晤言无是非。柱下有遗言,所贵知我希。
石冻浮觥,指村帘、有客春边寻醉。风来香腻,莫认麦收天气。
鹅脂卷雪,更蝉翼、逊渠松脆。烟一角、傍杏开垆,蘸将露华红细。
清芳佐须盐豉。惹涎涎瘦燕,隔樽回睇。甜云软水,尝到俊年滋味。
美人掌滑,爱暖拓、试灯筵里。还记荐、人日辛盘,韭花糁翠。
官为秦世柱下史,生忆尧时丙子年。家世从前多寿骨,侯封不必羡神仙。
两厅形迹马牛风,尽日相望杳霭中。恰似蓬山三万里,怀人何处觅诗筒。
书发南京已岁徂,开缄惊喜忽长吁。谁知路比燕山近,更说新来一字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