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柳音非曲径通,寻幽莫道我无功。天和得处人方乐,地主豪时客亦雄。
荣愿已教得绝梦,头颅不恨半成翁。从君欲饭诸峰蕨,只恐香飘口角风。
荆榛苍浅古城秋,脉脉蒸江碧玉钩。野旷天低飞鸟度,不知何处吊孙刘。
二十三年厕玉堂,执经曾忝侍明光。新衔又逐青云伴,旧侣深怀白鹭行。
岂谓长嘶思故枥,却看远翥在高冈。可能丽泽仍相及,得遂寅清答圣皇。
少小不相识,缘师起相思。毅然请独行,随身破衲衣。
崎岖七千里,出塞致书词。见书身见汝,见汝如见师。
我来八九年,是日一展眉。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烟低紫陌千行柳,日暮朱楼一曲歌。
洛水波声新草树,嵩山云影旧楼台。云布长天龙势逸,风高秋月雁行齐。
风递莺声喧座上,日移花影倒林中。芳园醉散花盈袖,幽径吟归月在帷。
极目远山烟外暮,伤心归棹月边迟。
萧然冥坐味醰醰,风景分明我熟谙。杨柳有情青塞北,春阴无定湿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