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士逢场了世缘,却寻机语调天然。我来不问三三句,剩觅康壶炷暖泉。
先生留落岁时多,气涌如山不易磨。却学幽人陶靖节,正缘三径起弦歌。
每得山窝便有村,田庐鸡犬长儿孙。东行岭尽烟千顷,罗汉天开内外门。
岑接千年秀,门当一岭青。地经前代相,天作大家屏。
轮辙邈无迹,冠裳彷有形。高山动仰止,从此继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