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归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
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别馆:客馆。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liáo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归(yǔ)楼月:归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归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约会。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lán):梦醒。阑,残,尽。

赏析

  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留恋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创作背景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家乡好,好处是三春。白白红红花面貌,丝丝袅袅柳腰身。锦绣底园林。行乐事,都付丝闲人。挈榼携壶从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寻。赢得个天真。
老境阅流光,翩若下坂车。
除夜更深念,系尾留去蛇。
昔人老世故,亦复兴此嗟。
迫岁况羁旅,孤舟如泛槎。
妻孥共蓬窗,偪侧栖树鸦。
拨火话乡国,凄怆杂笑哗。
桃柏粗能具,爆竹知谁家。
欻听鸡鼓翼,尚看灯结花。
遥知诸神晓,共正青帝衙。
我亦东风前,坐待帆影斜。

后堂深闭小盆池,池上花开客已知。索赏故将狂作态,被留真以醉为期。

三年约伴人应少,五月来看事亦奇。不似城东千叶主,有花无酒任人嗤。

梅花映雪送征鞍,要伴先生耐岁寒。
收拾收归调鼎用,春来枝上已含酸。

兰若缅一溪,青松蔽广泽。石桥暝可渡,练湖了不隔。

水光动衣带,苍绿间众色。我乡亦如此,凫鹥虑相识。

望望一舟远,烟中渺河适。

僕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
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南北驰驱异,东西奏对同。翻思三载上,又是五更中。

好事传青琐,新编出綵筒。如闻双凤语,翙翙在梧桐。

桑乾负戟又葱河,万里奔驰两鬓皤。懒听军书徵姓字,强将病骨曳干戈。

千山风鹤闻声惮,一辈沙虫奈老何!似此颓唐呼不起,淮阴无计将多多。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青琴既旷世,绿珠亦绝群。犹不及秦女,十五乘綵云。

璧质人不见,琼光俗讵闻。愿使洛灵往,为我道奇芬。

徵君结屋玉山里,个个修篁一尺围。秋声六月起萧瑟,翠雨尽日生霏微。

仙人或送青精饭,道士时来白羽衣。清觞雅瑟在盘石,坐看白云天际飞。

九重春色绕金銮,龙渴宫壶午漏残。犀押帘垂红雾暝,兽炉香尽碧云寒。

隔楼度曲多西子,别院吹笙是内官。见说羊车明日过,旋栽杨柳护雕阑。

松边采药去,谷里带云归。步转半厓侧,影涵空涧微。

独寻茅宇歇,因看水舂机。数点山花落,孤禽避客飞。

麾斥烟霞世莫俦,须江太守独清流。庭前见石即下拜,石若有情应点头。

野迥尘襟豁,湖平望眼宽。
山蹊新雪涧,木叶半霜乾。
岁晚成三友,清游集四难。
乐哉忘尔汝,臭味本芝兰。

跳出红尘不复求,相逢尽是采芝俦。飘然尚有凌云气,不道何人高也不。

思君不得见,见此夕阳寒。生小多奇志,成人有泪弹。

多情因自爱,万苦博心安。悟透沧桑事,人间一别难。

北禅夜分岁,特地巧安排。维那出只手,线去又丝来。

田郎催拍板,鲍老舞三台。若教行正令,活作一坑埋。

一搥打透无尽藏,一切珍宝吾皆有。拈来普济贫乏人,免使波吒路边走。

草草陵阳春夏过,班鱼同沼燕同窝。青云楼上凭高赋,白雨声中倚醉歌。

壮不如人今我老,请从此别柰君何。重逢但愿前期在,惜抱斋头会合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