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浆

暑卧午呀呷,蠲烦何所投。岩桂割辛芳,石蜜滋甘柔。

沃以火鼎沸,閟之冰井幽。三日出深幂,明琼盎黄流。

冰火离坎类,意比秫麦缪。辛甘既两适,不湎亦销忧。

中年苦内热,岁愿西风秋。寒凉犯所畏,发散资尔谋。

时时以觞客,三献不一酬。缅思湘累语,啜醨终所羞。

北斗酌此浆,违世聊远游。恐复迷吾往,仆悲道阻脩。

淮南归来些,憭慄令人愁。百壶无此饯,夙志慕林丘。

宁怀小山感,不为桂枝留。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雨恶风狞夜色浓,潮头如屋打孤蓬。
漂零行路丹心苦,梦里一声何处鸿。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洛阳城北春云稠,洛阳城南伊水流。伊水泠泠去不返,千山万山明月愁。

春绊情丝千缕缬。梦里人来,乍暖轻寒节。何处玉骢曾小歇。

海棠飘落胭脂雪。

重倩红霞温旧阕。张绪风前,好是腰身绝。楼阁水明光四彻。

罗衣影漾波心月。

揽辔西来过泰安,拂空青霭掠征鞍。东还算是初冬日,拟上天门次第看。

客路寻常怨别离,况逢秋色倍堪悲。
一封书到千山暮,正是思君独坐时。

君不见江上雁,嗷嗷唤俦侣。劲羽轻毛常趁风,往来漂泊如羁旅。

男儿落地既有身,谁能龊龊犹妇人。怀中有剑亦不贫,吴下阿蒙君莫嗔。

庭无聚讼喧,门有佳客至。登高一以眺,天末雁横字。

公心本无著,佳处偶会意。意会旋已忘,陶然不妨醉。

嵩岳基旧宇,盘岭跨南京。睿心重禅室,游驾陟层城。

金略徐既动,龙骖跃且鸣。涂方后尘合,地迥前笳清。

逦迤因台榭,参差憩羽旌。高随阆风极,势与元天并。

气歇连松远,云升秋野平。徘徊临井邑,表里见淮瀛。

祈果尊常住,渴慧在无生。暂留石山轨,欲知芳杜情。

鞠躬荷嘉庆,瞻道闻颂声。

千家楼阁映朱轩,犹见沙堤接禁垣。
有剑只惭吴季子,无人重过赵平原。
花明戟户春常寂,鸟识雕楹昼自喧。
试看五侯歌舞地,玉台金埒锁黄昏。
山翠重重傍湖起,北柳南杨映湖水。
水态秋来锦不如,宛转荷花三十里。
底用花开十丈长,绕堤无处不闻香。
叶密花深难辨色,红衣绿羽斗鸳鸯。
万里同行一瘦筇,寻山问水有先容。
更穷天姥投南路,已过台山第几峰。
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
却从更好堂前望,满眼诗材思不供。

一卷新词记啭莺,重来曲巷共逢迎。挑灯莫唱开元曲,花落江南涕泪横。

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草深萤乍出,树响鹊频惊。志士多牢落,无为恨不平。

今夕何夕是巧夕,爱说人间七月七。瓜果筵陈事绮罗,飘香婍妮妆楼侧。

对月临风针线多,五色缕穿九孔隙。天家会合正团圞,那许人间余巧乞。

我愧无书腹曝庭,空负亭午当空日。千里乡心又隔年,女牛亦笑人离别。

银河昨夜经雨余,鹊路尘清更如涤。还访君平卖卜人,灵槎重觅支机石。

屡换春秋感物华,王孙旅思又天涯。归期有准输潮汐,一月三旬候不差。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四面峰慈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门。

昔年红叶里,扶病放歌回。今日黄花下,支筇载酒来。

诗仍留败壁,人已去丹台。惆怅疏林晚,秋空一雁哀。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