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远望淮山隐隐约约可见其影,连绵千里的山峦承载着我千里的悲恨。淮水浩渺悠远,万里波涛寄托了我万里的愁思。
山长水远,挡住了行人向东眺望的视线。旧恨新愁,面对这晚春景象,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默默垂泪。
注释
淮山:指淮河两岸所见山峰。隐隐:不明显,不清晰。
淮水:指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悠悠:遥远。
烟波:雾气迷蒙的水坡
东望:词人被掳北上,所以向东眺望故乡
恨旧愁新:即旧恨新愁,指对金人统治者的恨,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愁。

赏析

  本首词中记录了女主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上片写被掳北去时告别故土的沉痛心情,下片写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整首词的抒情哀婉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词的上阙,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

  上阕四句,一山一水,两两相对,可以说是一副十分工整的对联,在词作中,它又是不很常见的隔句对。“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但此时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

  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胡楚《寄人》:“若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词的下阕写她被驱赶向西,而她的心却一直向东。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只能此刻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恨旧愁新”四字,一般用作“新愁旧恨”,语意显得平淡。而将“恨”、“愁”二字前置,不但使句尾协韵,加强了音韵美,且构成了两个节奏紧促、意思完整的短句,使人感到语新气逼。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晚春”既点出被掳的时间,也含有春光将逝无可奈何的情思。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义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金兴定末(公元1222年左右)金人南侵,被掠北去时,题于旅舍壁。

  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边良家女子。《续夷坚志》中曾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妇女之事。另有同名词《减字木兰花·淮上女》,表现了被掳女子的屈辱与悲愤交加的沉痛心情。

  猜你喜欢
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
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
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
怪得中宵梦羽衣,诗来恍见九皋飞。
期君与其淮淝捷,舍我曷为缑岭归。
愧乏缠腰与彩服,喜将闻唳到柴扉。
凌云岂是笼中物,要学当年老令威。

万骑如云下太清,至尊亲享在天灵。才闻初献风雷息,皎皎凉蟾数点星。

洛下久无同甲会,试看江左耆英。年来七十诵黄庭。

孙芝千朵艳,儿竹万条青。

怪道探书多绿字,闲堂代有传经。桃花染得綵衣成。

杜陵谁最好,吾爱蒋元卿。

衰后常亲药饵,忧来颇忆林泉。
身坐谢庄小阁,心游沈约东田。

花柳池台宿暝烟,清宵俯仰兴悠然。一年好景春才半,万里晴霄月正圆。

宪节远依南斗外,凤城遥在北辰边。马周旧是新丰客,呼酒东风忆往年。

长坡峻阪足崎岖,晓出杨梅古驿孤。山腹带云如曳练,稻梢垂露欲流珠。

穿篱鸭脚深深碧,近水鸡冠小小株。行役虽劳遇佳境,且将幽句慰瘏痡。

黄甲声名旧日占,谁论寸晷与风檐。鬓随金井梧桐老,梦忆红绫饼餤甜。

巨浪排空银阙涌,远山过两翠眉纤。秋光惹动思乡意,一度登楼一捲帘。

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莫莫休休。,莫问甚底。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集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带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力彰。
会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吸风玄圃,饮露丹霄。室宅五岳,宾友松乔。

壮士常慷慨,懦夫多局促。
男儿志万里,取别无踯躅。
念从去年秋,虏骑公南牧。
关门日以开,胡行一何速。
鼓声郁不发,将士并杀戮。
莽莽洮河间,系虏相随属。
朝为汉边民,暮为胡地仆。
生者长不归,死者填谿谷。
氛祲高逾陇,声势远窥蜀。
至尊日忧劳,臣子幸不辱。
大臣亲行边,主将新分竹。
比闻捷书来,破虏河湟曲。
貔貅气始振,豺狼怒犹蓄。
古来忌小胜,兵事多反覆。
凯歌未盈耳,疮痍尚在目。
军有三日粮,民无五月谷。
中原疲转输,吾意忧心腹。
天子命近臣,分道临荒服。
兹行实特简,何以效芹曝。
君看和亲事,利害如转毂。
即令边衅开,安知不为福。
要挟伐虏谋,掎角联番族。
朝议省牵制,文法罢羁束。
匈奴断右臂,汉将窥左足。
岂无金城略,当如贾生哭。
国耻犹未雪,长歌仍击筑。

犹忆西窗听雨,绿阴乍展如云。生憎修竹上弹文。

移来消暑气,扑处净尘氛。

别擅清幽风致,行行侧理成纹。蒲葵一任斗纷纷。

斜偎蝴蝶袖,低宕石榴裙。

出郭幽探约里程,竹篱小语忽云生。
寺藏密树磬声得,客染流霞暑气清。
煮茗每闻松湍落,长苔半与石床平。
何来老衲吟魂尽,满壁多题世外情。

亚相勋名斗极悬,功成身退领云烟。古来龙马神元王,世外鸾骖兴自便。

径转月萝青嶂晓,樽浮露桂紫霞鲜。仙人白兔前身是,甲子何须数绛年。

人谓诗以穷而工,我谓工诗而后穷。自古诗人多富贵,《雅》《颂》作者何雍容。

间有孤生一枝笔,不与群雅相和同。驱使神鬼出奇怪,雕剜造化开屯蒙。

江山涕泣诉真宰,恐千万年无鸿濛。然后帝乃降薄罚,捐除禄命称诗雄。

使公稍能自贬损,登之馆阁声隆隆。公乃爱穷死不悔,君相欲福难为功。

呜呼《大雅》久沦丧,齐鸣瓦缶轻黄钟。江河赖此为砥柱,倒障狂澜使勿东。

万岁千秋有述作,何须与世问穷通。

致知格物。初学工夫参圣域。天高地远无穷极。欲造精微,莫若守惟一。
纯全天理明如日。都缘人欲来相惑。且将持敬为先入。若能持敬,真个是神力。

高僧号竹隐,开寺大江边。如意悬书室,袈裟上钓船。

楼台开世界,龙象接人天。记得连床处,松风夜不眠。

余年四十九,滥分盆城竹。
悠然望匡庐,秀色良可掬。
缅思二先生,风流昔所独。
紫极感秋吟,北窗和月宿。
兹余还一来,契合若龟卜。
行年适相同,妙语难再复。
杖屦兼经纵,陈迹犹可覆。
怀人放永叹,归欤清睡熟。

衰草含生意,郊原气自新。愿教青帝力,俾我有年春。

不侈污邪望,惟祈雷雨匀。大田幸多稼,宁止乐吾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