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鲜于伯机二首 其二

廿载论□稔,閒中屡盍簪。北来凝望眼,西□报归音。

□好空遗墨,人亡不问琴。幽明从此隔,庭树看成阴。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祖父张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父张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朝议大夫、崇德开国男。与赵孟頫为中表,人物相望。张伯淳9岁举童子科,以父荫铨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
  猜你喜欢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謣。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已矣哉!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後下。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笙镛休乐,茧粟陈姓。
乃迎芳俎,以度高明。
燕臣昔恸哭。
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
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
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
远身金殿旁。(一本无此二句)
浮云蔽紫闼。
白日难回光。
群沙秽明珠。
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
流泪空沾裳。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阶寂寂 一作:堦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湘筠展翠叠,冷落金泥双睡蝶。曾伴冰肌素靥,是水榭嫩凉,桐阴微月。

清歌易阕,怅麝纨、统锁吟箧。如今剩、枕奁镜屉,一样暗尘黦。

悽绝。自开还摺,怕心染、啼鹃泪血。经年憔悴恨结,酒腻红绡,粉蠹香灭。

玉京人怨别,听夜夜、桃笙梦咽。伤心认、飞琼小字,忍对谢娘说。

夜寒酒薄眠初觉。一钩残月悬楼角。小篆冷香筒。香煤半粟红。

垂帘还涉想。髣髴金钗响。数尽短长更。东方不肯明。

粉墙阴,丝丝柳色,芊绵弄清景。暗尘轻莹,早梦绕江潭,愁绪难竟。

去年绣阁藏鸦鬓,鞭丝更掩映。怎解道、娉婷丰度,征人难再问。

今年绿杨又依依,柔条似可折,天涯谁赠。飘荡里,阑干畔,游丝无定。

待侬与、燕莺细语,春正在、梢头烟霭暝。漫忆那、水边飞絮,化萍青眼剩。

未茨山宇趣储材,屐齿怜穿称意苔。础石润时云气动,茶烟凝处雨声来。

蚕家次第三眠柳,江国凄凉五月梅。电脚未收雷殷殷,老农争不笑颜开。

生子不愿为腐儒,寻行数墨成蠹鱼。教子莫教治生产,求田问宅徒守株。

君不见渥洼龙种千里足,高视阔步陵天衢。安能俛首随款段,血汗伏枥悲盐车。

忆我伯兄九谷子,先世分室城东居。一朝落地为兄弟,先后雁行如贯珠。

七岁同师授章句,八岁九岁能操觚。十岁为文学声律,弟兄唱和无时无。

大庭广众弄柔翰,满堂宾客争称誉。伯翁我翁莞尔笑,私心相庆阳谦虚。

我年十三举博士,自誇逸足能先驱。须臾阳九天改步,儒冠高挂归田庐。

伯兄十五始入学,一举再举登贤书。兄年十九我十八,从此出处天渊殊。

兄方及弟两出宰,廿年不调思归与。我年四十入山去,终老不材如大樗。

殊涂同辙各有以,盖棺事定当何如。伯兄不死赖有子,快哉一马生三驹。

中间神骏不可测,少不相从东郡趋。有时绕膝闻诗礼,有时出郭随蹇驴。

有时承欢郯子国,有时定省来姑苏。孺子可教更可畏,制义帖括宁区区。

吟诗直欲祖风雅,初盛为主中晚奴。文章寝食饱秦汉,三唐两宋皆皮肤。

而翁所学有真诀,心传口授无精粗。小子狂简志高远,良玉未及分瑕瑜。

秋风飒飒树不静,废书读礼日月徂。太初堂上见手泽,白门城外闻啼乌。

故园归去问封树,总角今来成丈夫。我时卧病一百日,朝来起坐须持扶。

归人解装席未煖,闻我老病深嗟吁。自携诗卷过桥去,行吟直到南山隅。

吟声未歇履声近,病夫下榻开绳枢。入门再拜谁家子,谛视方知封与胡。

去日垂垂髫夹囟,归时鬑鬑微有须。去日斑衣事儿戏,归时博带飘长裾。

人生少壮会如此,使我日暮悲穷涂。问子来意胡为乎,袖中有物能卷舒。

琅玕出手光照席,索我落笔为点污。我身既隐文何有,汝言可采良不诬。

开卷一唱复三叹,掩卷大声还疾呼。九谷子,九谷子,有子如此道不孤,有子如此道不孤。

僕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
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东楼绯服唱鸡人,击到朱鼙第几声?楠寐奉常先告备,驾行三叩紫鞘鸣。

炉熏兼茗碗,清夜只夫君。
渔艇出无绪,僧钟递不分。
次花临水月,先鸟近岩云。
坐冷忘归去,荷衣半藓文。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
金钏越溪女,罗衣胡粉香。织缣春卷幔,采蕨暝提筐。
弄瑟娇垂幌,迎人笑下堂。河头浣衣处,无数紫鸳鸯。
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幽柏涧并青,芳草径初碧。参差重阁外,峭茜山碧壁。

入门松风起,偶坐溪亭夕。灵泉度烟响,归人共鸦息。

暂闻清梵落,始觉心未寂。暝色春濛濛,孤此云外石。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布裈不洗,无来换替。大小玉泉,无风浪起。

云岩路见不平,直下一锤粉碎。

小屎坑,大屎坑,浸不杀底出来。我有一句向你道,如何是佛,乾屎橛。

静听沉沉玉漏传,遗容相对暗凄然。伤心恐惹慈亲泪,强作欢颜绕膝前。

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无多。
自惭登览非能赋,敢觊雕镌尚不磨。
古寺残僧犹记忆,岚烟嶂雨几嘘呵。
旧题莫辨苍苔迹,多谢梅仙为剪摩。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