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江驿迢迢,片时枕上,春事如许!乱插晴霄,低横野水,凄断东风主。
枝北枝南,眼看摇落,不为翠禽啼住。揽遗芳璚瑰满抱,觉来顿成今古!
虚堂酒醒,倾城消息,误尽故山风雨。玉砌雕阑,伤心还见,繫马郊园树。
人閒空有,晓寒一曲,谁信隔纱烟语?恁凄凉南楼夜笛,送春旧处。
白发青袍老寺丞,卜居喜近太常卿。故知气味多相似,频送东园菜把青。
猗猗椅桐,斤斯斧斯。人之维良,胡俾遗之。岂弟君子,人之是谷。
君子不弘,人之无禄。絺绤在冬,子曰有衣。终朝不馈,子曰罔饥。
此之仡仡,子曰不力。彼之揭揭,子曰不直。有菅有蒯,女子采之。
九九之术,齐君礼之。室周让御,简子是取。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吁嗟士人,生之穷兮。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黄沙茫茫若华匿,枯树无皮当道立。拿云捉月奋爪牙,四起悲风鬼神泣。
饱经霜雪不记年,夕阳古堠同巍然。浓阴密叶曾荫暍,意以屈曲全其天。
君不见,丁戊之间旱为虐,两年不雨日熏灼。析骸易子嗟此邦,岂惜树身遭剥落。
我行抚树兴长嗟,蜕馀苍骨寒杈丫。为问河东千里道,凶年饥馑馀几家。
颓垣败壁隐蓬户,呜呜仿佛闻人语。佝偻老翁兀向前,欲诉未申泪如雨。
自言身本故家子,颇有田园傍汾水。火云炽野草木枯,邻里亲丁皆饿死。
昔年豪兴游江湖,归葬骨肉还故都。所亲无存家为墟,孑然一身何所图。
愁容惨淡兼衰病,枯树剥肤感同命。少时裘葛老无衣,羞向人前道名姓。
哀弦未终天欲暮,行色匆匆戒前路。长揖老翁申慰辞,人力难回信有数。
前村野店悬孤镫,当为老翁枯树留长句。
今夕谁家秋兴多,团圞应不让嫦娥。倘然造化无知识,佳节寻常一例过。
蕉园未暑。罩一幄柳阴,软沙堤路。蓼紫过墙,葵红亚槛,潇洒只同衡宇。
留客小窗话茗,商略金芽词谱。经年矣,剪清缸重听,褪花凉雨。
愁去。修门外,断雁数声,残月如钩处。街鼓铜龙,分明西苑,执手翻疑南浦。
谁溯野塘秋水,寻得鹭盟鸥侣。须独自,买渔舟来往,柘湖烟树。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否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生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