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男儿再赋

每于生日赋新诗,似觉今年老更痴。
窃谓齐公千驷马,岂知陶氏五男儿。
能拼久客常沉醉,不念全家惯忍饥。
七十尚争三屈指,挂冠一纪此差奇。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南国卷云水,黄金倾有无。
蛟龙亦狼狈,反复乃须臾。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馀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蟛?,竟日持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

只嫌湫隘近城居,无着名山万卷书。
不道八荒皆我宇,独於此处认吾庐。

沈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沈。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

逻卒去不返,行人愁未回。
正须犀作甲,毋用玉为杯。
清泪寻常落,丹心早晚灰。
交仍期管鲍,书或似邹枚。

手中忽把一枝筇,称我逍遥林下风。不是西征车上物,临行自合与诗翁。

烟霏霏,雨微微。伥鬼啼,猛虎饥。山家苦竹围茅屋,遥见烟中尾矗矗。

夜闻前村失黄犊,村路泥深印虎足。天胡恩此物,而俾之食肉?

不见泰山之下妇人哭。

短日砧声急,重云雁影深。风霜侵晚节,天地入归心。

零落沟中断,酸嘶爨下音。五年朝与夕,清血几沾襟。

湖云欲雨湿不飞,千山万山烟雾迷。翻崖拥壑忽已暝,白日半没青天低。

模糊乱压云梦泽,掩映乾坤渐昏黑。浦溆争投渔子舟,岚光净锁幽人宅。

雷輷电走风更豪,彷佛捲去檐头茅。幽人惊起不敢睡,耳边但觉苍龙号。

苍龙变化鼓馀勇,瞥起直上惊汹涌。山木微茫猿狖啼,虹霓明灭蛟鼍恐。

霹雳列缺乘云来,连峰峭壁皆崩摧。青冥浩荡不可测,沉沉一镜当中开。

鱼虾带去半空落,水天顷刻皆回薄。势凌五岳自峥嵘,忽转孤岩已冥寞。

影响奔腾雨意深,须臾过眼气萧森。定知四海沾濡意,足慰三农渴望心。

秖今炎炎苦天旱,退食披图发长叹。谁解为霖振槁枯,空对遗编读云汉。

熨愁痕,寻梦迹,待撇怎生撇。记得年时,扶病送时节。

可怜微雪重门,昵人和泪,却刚是、仲冬廿七。

正凄切,何日一舸春江,来迎小桃叶。翠羽珠钿,重把旧盟结。

尽判折了浮名,樱桃花底,消受个、半生怜惜。

陶翁昔年怀隐德,手种黄花只一色。南山杯酒义熙年,北窗枕簟羲皇宅。

九霄原是儒家子,作画多年胡昩此。丹青入手劳心思,不极妖艳心不止。

我闻菊品三十六,此画模写犹未足。世情每自逐时好,隐德谁能识幽独。

愿君笔端改常度,剥落繁华反贞素。万里风霜摇落馀,一枝秋色长如故。

吴中二八深闺女,生来不学唱《金缕》。纤纤素手青灯前,织得寒机成白纻。

裁缝熨贴为君衣,春天衣著生光辉。明珠为珰璧为佩,同此素色无相违。

一朝送君江上别,岁晚关河积风雪。生知白纻不胜寒,但喜君身常皎洁。

君不见东邻少妇织锦工,织作步障围春风。春风一去花草歇,金谷寒蛩怨秋月。

何如洁白长相守,尊中有酒为君寿。人生温饱不足多,莫羡东家著绮罗。

北户群山表,南云九域西。君今行欲遍,此意别都迷。

妙句人谁识,前年手自题。绝崖钩象译,悬径摘乌栖。

炎隩通冠冕,边陲重璧圭。礼新尊玺节,名故籍金闺。

劳有恩言切,归无宠数跻。宸心端外见,庙谊肯中稽。

望誉腾青琐,辉光拂紫泥。旌麾深假借,民社载扶携。

猛气排苍鹄,幽思启碧鸡。动应多惬会,行岂强扳提。

皂盖喧童稚,黄堂拜耄倪。天机驯虎兕,帝力及凫鹥。

越厉冬深少,闽烟晚向凄。野人封水竹,郡吏接山溪。

汊碧荷香弱,坡红木实齐。九秋鹏鹗翮,万里骕骦蹄。

导从罗弓矢,登临按鼓鼙。少须《青玉案》,与报《白铜鞮》。

忠信先蛮貊,文章协壁奎。孰云当近服,不遂慰烝黎。

执手关河早,论交岁月暌。物华盈眼乱,春色傍人低。

谢豹空洲隐,王鸠远树啼。国容方整整,旅病转悽悽。

谬忝词垣密,微能官秩卑。从班窥遂霸,浪漫笑山嵇。

何日同樽酒,因风独杖藜。延平宝剑气,旦旦候虹霓。

新晴初照屋山头,春欲归时事事幽。
诗著硬黄容我扫,酒拚大白共君浮。
幸闻边行初无警,喜见农功渐可鸠。
老去所期如此尔,人间底事更关愁。
重来洞庭野,往事付行云。
乐奏思黄帝,珠寒讶鄂君。
朝廷用儒术,兵甲洗妖氛。
好在胸中策,堂堂整六军。

堆积岚光照碧潭,山前一寺号潭岚。四时想见无穷景,借问老僧能尽谈。

感旧怀人百忧萦,梦回酒醒坐残更。窗纱月落镫油暗,惯听晨鸦第一声。

坐久熏风不厌多,花香水气更如何。欲寻仙子家何处,十里红莲映绿波。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