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情怀、见解,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气质,词中暗含着对自己诗作的自负,又对贾岛、杜甫诗和西昆体表明了态度。
这是一首极罕见的、以词论诗的作品,继承了辛弃疾《虞美人》论杜叔高诗的传统,颇感可贵。
上片,“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词的起首“石屏老,家住海东云”,以平实的语言,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但是竟被称为诗人,而作诗是“无益费精神”的事。这是自我解嘲,一则表现了自己的一种懊恼心境,二则流露了对自己作诗人的自负。运用对比反说,似直而实曲。
其次,“富”“贫”对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片的注脚,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物质贫乏,精神富有,是自己处境的写照,又是贾岛、杜甫的写照。表达了对贾岛、杜甫的同情,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不救”透露了一种愤慨之情。“富”又包含着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
再次,贾岛、杜甫的“瘦”“村”与西昆并提,形成对比。贾岛一生凄苦寂寞,他的诗以善于锤炼字句取胜,以苦吟著称,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杜甫也一生贫穷困顿,漂泊转徙,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受人赞赏,而西昆体诗人杨亿却贬他是“村夫子”(见刘攽《贡父诗话》)。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村”,组织成句,其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瘦”、“村”既是贾岛、杜甫在形模、言语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诗作的突出风格,“元自”、“不妨”二字显示出作者对这两种风格的肯定。诗人固穷,穷是诗人的生存状况,正是“穷”,成就了诗名。“谁解学西昆”,为什么不去学呢?原来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实是华而不实。
词中肯定了贾岛、杜甫的诗歌,对讥刺杜甫为“村夫子”的西昆体诗人,提出了批评,又流露了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词的语言朴实,但词意却曲折婉转,诗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含意却很深刻。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这种婉转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反说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旱灾已叹失秋成,春到谁教夏令行。风阵骤来收雨脚,雪花未集听雷声。
阴阳改变才俄顷,冷暖乘除若晦明。待向斜川会邻曲,占晴须问蜀君平。
春寒殊未休,春事不堪说。阳谷溜微线,阴崖削精铁。
森然十八公,须髯满残雪。非无料峭风,翠色已可悦。
孤塔凌霄汉,晴影金碧眩。重来得寓目,归柁尾残汴。
缅怀何姓人,哀祷倾淮甸。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
弹指遍大千,何止数乡县。惟应因缘地,聊尔共流转。
颠危悔勒马,善涉悟觅扇。君看悔与悟,只在一转盼。
至人独何心,示此祸福变。当知夙缘定,莫作邪道见。
哀哉众生愚,积恶稔天谴。云何一朝急,赖此香火荐。
我来适灯夕,宝蜡明邃殿。还揩客眼尘,重睹浮屠面。
朝来塔上铃,告我风色便。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葱茜。
日者誇八字,不绝而生生。未知了尽处,六合安能绳。
多寿人多辱,多寿人多憎。尼侨人欲杀,远大何足徵。
不如生我心,生生合天灵。即是无穷门,何必求广成。
万井笙歌,满城灯火,元宵预庆丰年。欢声鼎沸,人气结春烟。
天外冰轮缓转,画楼上、玉漏迟传。鳌山耸,香车宝马,腾踏九重天。
华堂深几许,朱帘半揭,翠幕垂边。似蓬莱宫阙,洞府真仙。
醉倒歌裀舞褥,风流处、玉笋金莲。争知道,十年兵燹,把酒酹风前。
千里行春化百蛮,一封驰奏早投闲。世推酌水沉香去,只自携琴入蜀还。
散步矶边依独鹤,凝眸天外望三山。此身已出云罗外,归钓吴江水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