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金陵繁华多少事,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笔,我独自登上了江城的高处,只见满目萧然,凄清寒凉。

一只飞鸟飞过,身后一缕细烟飘散在江边。几片帆船在风雨中向下游飘去,可是游子的归舟?

晚风吹来,红叶萧萧作响。寒云惨淡,沉沉的压着旧楼。

故国亡去,失去故园的凄凉有谁知道?人心怎么还能像以往一样,自在潇洒呢?

赏析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景,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猜你喜欢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
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

君子防微谨,嫌疑远未然。从来纳履处,不傍种瓜田。

樊圃芸初熟,耕畦瓞已绵。黄台虽可摘,东郭未尝穿。

尾虎惩危道,挥蝇慕昔贤。浪云择地蹈,濡血在山前。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
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相看非旧颜,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于。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
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追念甫如昨,奄忽成空虚。人生讵能几,岁岁常不舒。
赖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视听遣,自觉尘累祛。
何事须筌蹄,今已得兔鱼。旧游傥多暇,同此释纷拏。

西域都护多男儿,护羌校尉仍出师。生羌八种来寇塞,白剑欲接双龙飞。

凡亭山上血漂杵,奢延泽中鬼应语。至今有花皆成丹,疑是当年血未乾。

试品斋中画,曾无第二流。顽礓与乱筱,应挂在当头。

百两新迎碧汉车,半奁旧照古铜磨。蟾亏既望圆时数,鹊别经年恨处多。

欲渡银潢上九霄,回头云路正迢迢。谁知略彴由天造,全胜间关履鹊桥。

橘井登贤籍,槐宫并俊游。
姓名题雁塔,文字上瀛洲。
青简穷千载,朱轓但一州。
有怀终未试,眼看落山丘。

春江雨新霁,花柳方明媚。游伴践约来,携手名园去。

到门车马屯,他人已先至。管弦音聒耳,绮罗香扑鼻。

纨裤及裙钗,杂坐无伦次。大会号无遮,相逢免回避。

流连未能归,匆匆日西坠。我生遭世艰,逢场聊作戏。

但竭今日欢,焉知明日事!囊中有酒钱,又向高楼醉。

天水浑无际,中流明月轮。山形立积铁,潮色烂镕银。

沙露冻粘石,海风寒薄人。舟师传吉语,沽酒祭江神。

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忆昔始结发,相期终暮年。宁知当壮时,中路忽弃捐。

春芳每增恨,秋月复娟娟。嗟我客异乡,尔魂落夜泉。

儿生缺抚育,赖有兄嫂怜。今夕已及期,一念一涕涟。

展转不能寐,起坐馀灯前。

谢却篮舆跨涧行,芒鞋沾湿似新晴。放眸惊见飞龙势,盥手欣闻漱玉声。

洞壑留云微有迹,石崖抽树半无名。扶筇直上烟深处,螺髻重重拥化城。

淡烟疏雨,香径渺啼鴂。新晴画帘闲卷,燕外寒犹力。依约天涯芳草,染得春风碧。人间陈迹?斜阳今古,几缕游丝趁飞蝶。
柳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翠袖折取嫣红,笑与簪华发。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梨花淡白,柳花飞絮,梦绕阑干一株雪。
南州风土滞龙媒,黄纸初飞敕字来。
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
山城节钺倚云隈,江浦雷霆动地来。
部下材官皆国士,帷中素女赡兵才。
投鞭赤壁流先断,试剑丹阳石自开。
欲笑楼船过汉跸,溟濛风雨射蛟台。
团团铜镜似潭水,心爱玉颜私自亲。
一经离别少年改,难与清光相见新。

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冷冷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