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上的花朵盛开,如见清泉漫流一样,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凉州》曲。乐女快步,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
遥远的天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一声声敲击,乐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方响:又名瓯(ōu),古磐类打击乐器。由16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chuí)击奏,声音清浊不等。
⑶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⑷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⑸玉板:击节的拍板的美称。
⑹《凉州》: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⑺环佩: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制饰物,这里代指妇女的佩饰。
⑻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造的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这里代指乐女居住的馆舍。
⑼远汉:天河。
⑽漠漠:密布。
⑾鹊桥:神话中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喻恋人相会之处。
上片,以衬托之笔,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凉州》曲的过程。“花满银塘水漫流”,点明演奏情景。“花满”喻乐声如花朵遍地开放:“水漫流”喻乐声如清泉漫流。方响击时需要着水于其中以调音,故有“花满”、“水漫”的效果,这是苏轼惯用的通感技法。由乐声、花满、水漫流,即是由听觉、视角、视角的挪移,给人以愉悦的美感。“犀槌玉板奏《凉州》”,点明方响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凉州》曲。“犀槌”与“玉板”,说明了乐器的贵重。《凉州》曲,说明了乐曲的广泛。 “顺风环佩过秦楼”,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顺风”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环佩”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过秦楼”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整个上片,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赢得了美好的效果。
明月堕流水,流光终不定。寒潭彻底清,乃见本来性。
美人死后尚情深,金缕歌残泪满襟。悽绝西泠松柏下,阿谁更与结同心。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萧瑟寒风万里程,问衣还苦别离情。藜灯自是家声旧,璧水如同宦况清。
雪满新丰催去马,花明帝里喜迁莺。从容匕箸加餐饭,几度临风念远行。
忆昔长安道,与君初相识。密云满天来,不见南山色。
美酒斗十千,一醉情欢然。胸中云梦泽,眼底高阳客。
狂呼月华人,抚弄云和瑟。挥鞭过渭川,馆第相留连。
朝帘杏花露,暮楼杨柳烟。流辉今六稔,交情益相审。
忽忽披君文,如截机头锦。过本生天涯,散金常破家。
东方上书志,高欲凌丹霞。安能常戚促,雀啄秋田粟。
海路与天遥,鸾皇好相逐。
兰苕翡翠斗新鲜,酒后新诗写满笺。竹屋一镫人扰扰,梅窗半月夜娟娟。
我曹狂饮能千古,此夕清谈足百年。莫被市人知此态,买丝恐作画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