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日出上东门,桃李何灼灼。回风中夜起,嘉树纷其落。
昔时五侯子,宝马黄金络。北里吹笙竽,南邻钟磬作。
斗鸡出长杨,挟弹过平乐。光采照云日,意气何轩霍。
高台一旦平,里巷飘飞藿。不见东陵瓜,近在青门郭。
晨兴念良友,驾言向南坰。良友喜我来,相邀坐高亭。
兹亭岂无华,疏井交碧青。云是豪盛时,昔人所营经。
绮罗日高回,花卉扬芳馨。十载事乃非,蔓草萦前棂。
独携一尊酒,言笑得暂停。缅思昔人意,光采如流星。
曷不适真趣,超然外骸形。如何累土木,徒使叹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