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 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的时候正值春江水满,烟波浩渺。
日暮时分,孤舟一叶停泊在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注释
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之:去,到。
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为:一作“连”。
春江:一作“江村”。淼茫:即渺茫。
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水为乡”描出江南特点,也有以水为家之意。语属宽解,情实至深。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淼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日暮征帆何处泊”,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由景入情,抒发别绪。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可谓“不胜歧路之泣”。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诗中四句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景象之中,使客观的景象染上浓重的主观感情的色彩。

创作背景

  孟浩然友人杜晃要离开荆地到东吴,孟浩然为友人杜晃送行而写下此首送别诗。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相逢失意中,万感因语至。追思东林日,掩抑北邙泪。
筐箧有遗文,江山旧清气。尘生逍遥注,墨故飞动字。
荒毁碧涧居,虚无青松位。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闭。
永谢平生言,知音岂容易。
豹皮茵下百馀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帝京春气早,御柳已先荣。嫩叶随风散,浮光向日明。
悠扬生别意,断续引芳声。积翠连驰道,飘花出禁城。
柔条依水弱,远色带烟轻。南望龙池畔,斜光照晚晴。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左个明堂是集英,鹄袍曾此接文明。
餕餕款听钧天奏,疑是吾伊雅颂声。

料难禁得秋心瘦,生来便含凄怨。花影牵牛,银河络角,此夕凉深凉浅。

庭烟曳遍。听涩露还缫,剪风不断。儿女邻闺,横檠笑语那伊管。

寒衣曾寄千里,玉梭声共答,谁惜娇腕。落叶篱门,疏灯村巷,知否有人吟懒。

枕函梦短。把恨茧愁丝,一时絮乱。不尽缠绵,倚阑寻更遍。

可忆毗陵夜雪船,乱帆相背各风烟。
探囊诗卷行堪把,计日心期又隔年。
秉烛更疑成别梦,当杯翻怯近离筵。
同游自昔多豪彦,独对狂歌倍黯然。

久瞻黄屋见尧心,尽把薰风入舜琴。至乐殿中香一炷,静看周易对槐阴。

紫骝嘶遍垂杨晓。绿窗人正腰肢小。红袖拂琼箫。含情注小桃。

春归人去远。春去人归晚。莫把杏花吹。夜声啼子规。

东园翁今六十馀,面常泥垢发不梳。身藏宝剑人不识,反闭衡门读古书。

此翁十五二十时,欬唾落地迸成珠。陆机不敢以伯仲,管辂警敏空嗟吁。

生鳞即与蛟龙伍,未汗宁同凡马趋。尔时射策黄金阙,三百人中最英发。

骅骝举足狭万里,便欲登天揽日月。岂知德尊常轗轲,独买扁舟泛吴越。

三十年来万事变,富贵于我直毫发。归来灌园种琼花,荷锄自理东门瓜。

夜眠海月挂丹牖,昼看江风滚白沙。辽东合有逢萌宅,齐西称睹陶朱家。

北郡李生三十六,摈斥高歌卧空谷。前辈后辈道岂殊,同坐同行限江麓。

东望东园乱心曲,安得逐尔骑鸿鹄。

今朝拜贡盈襟泪,不进新芽是进心。

门外清冷百社潭。

隔屋狂飙怒击撞,一庭皓彩翳寒釭。星妃夜剪银河水,云气朝横玉女窗。

梁苑赋成谁第一,灞桥人去更无双。到门疑是洛阳令,有客寻诗惊吠厖。

西溪清浅流,洄洄杂菱荇。白鸟忽飞来,萍开见山影。

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

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寄语陶朱公,富与君相似。

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春水多。九嶷山前叫虞舜,柰此乾坤无路何。

行不得也哥哥。

仁渐动植露华滋,朱实累累近玉墀。
闻道庙堂恩数渥,宰臣新赐荔枝时。

修月帘栊,织云亭榭,最宜琴语缠绵。为爱拈红豆,瘦了三年。

病酒伤春情绪,都付与、急管繁弦。消魂处、夕阳无限,祗在愁边。

谁怜。拍中换拍,千万折柔肠,吹断还连。算一番花放,一度离天。

唱到青青柳色,催梦去、梦也难圆。歌筵畔,拚将此身,化作啼鹃。

短亭祖帐接平川,柳拂回波击画船。
渐向落晖分绣袖,忍听离曲怨鵾弦。
云连稽岭应怀古,路近花源好访仙。
那更凭高望天际,江堤烟重草绵绵。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