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杜审言在狭窄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生活在诗歌范围较广阔的时代,或拥有反抗的、冒险的诗歌个性,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他致力于将诗歌写得直率优美,这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是罕见的。杜审言首先是一位文体家,他的作品具有特别的价值——精练的词语和轻度的句法转换,这是无法翻译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正规宫廷应景诗,也闪耀着流畅的光芒,使其他宫廷诗人显得呆板。这组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其中,第一首诗的首联被《唐人句法》引为对句典范,保存在宋代的诗论集《诗人玉屑》中。这一联作为开头是突兀的,它的风格及自然景物支配人类建筑的主题,更适于放在中间部分。次联修正了开头的突兀,写进了宴会,描写酒杯正漂浮在溪水上,并表现求仙主题,正在烧煮石髓作为长生不老药,至少这是诗人闻到粳香后的联想。三联描写柳叶或虫丝垂挂在雾中,仿佛“绾”住了雾;悬挂的藤蔓在风中飘拂,似乎牵住了风。诗人将隐喻的因果关系倒置,这一手法后来在律诗中很流行,杜甫就经常运用。尾联是惋惜的传统结尾。除了尾联,每一联都是佳对,但互不关联,只是以韵脚和宴会的实际情况串联在一起。
第二首诗说作者跟韦承庆两个人在宴会后尽情欣赏美景,游玩享乐,辞句非常优美。
第三首诗说带着琴瑟,吟诗作画,野餐登山,一直玩到夕阳西下,非常尽兴。
第四首诗也是一首特别优美精巧的宫廷诗:这首诗也以一联适于中间位置的对句开头(应该指出,组诗之一的开头是恰当的),尾联将传统的“天已晚了,该回去了”的结尾翻新,写参与宴会者不愿意离开眼前的美景,虽然他们知道不能不离开。
小砑花藤字画精,五言重喜见长城。工深斧凿浑无迹,意静波澜转觉平。
湖上幽奇君胜赋,笔端芜陋我堪惊。贪多独有珍藏计,他日山间要眼明。
肥遁先生志,祠堂重此州。一星终古客,落日大江流。
帝业推铜马,闲身羡野鸥。谁传男子在,徒枉故人求。
币乃同汤聘,竿终笑吕投。功名轻骥足,风雨老羊裘。
痴甚贻书霸,狂哉洗耳由。耦耕仙侣共,立传逸民牧。
我亦闻风起,因来系榜游。苍苍迷万壑,咄咄感千秋。
大树凋名将,云台失列侯。谶谁陈赤伏,亭已圮芜蒌。
白发看遗像,青山有故丘。几家绵子姓,七里聚渔讴。
顽懦犹能激,孤高不可俦。惟应竹如意,遗响答峰头。
威凤翔羽仪,潜虬戢寥泬。长公冠代英,圭璋蚤特达。
显轨发皇京,丰泽沛海澨。章绶璋定辽,先几洞明哲。
远迹寄崇情,深栖亮奇节。舆悬蒲坂高,岂慕于陵洁。
战胜稍自肥,委运故安辙。为园历山田,太华南巀嶭。
西瞻洪河流,东倚中条碣。临漪濯鲜飙,憩榭延皎月。
寒荣偃曝卧,丘樊众芳列。多暇狎禽鱼,散怀释剞劂。
仁可瓢箪求,机息桔槔拙。泛醴且命觞,沐兰或晞发。
谷神介耆颐,空有谢夭伐。卓彼贞遁人,杳与箕颖绝。
甘露香泉竟日流,有时天旱四方求。随缘赴感无偏党,古往今来不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