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巷

纂组诗篇寄意深,美人合是锦为心。文回祇自工机杼,情至犹能动藁砧。

黄绢有词须释义,金轮作记亦知音。扶风近接班姬里,纨扇吟成泪满襟。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子方。哲宗元符三年进士。为长溪尉。迁知闽清,不畏强御,捐俸代民输租,时有“闽清清过伯夷清”之谣。移知同安,与陈麟、翁谷号“三循吏”。后通判漳州,年五十二致仕。
  猜你喜欢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冲月上,
鹤从高处破烟飞。岩深水落下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成败相寻岂有常,英雄最忌数悲伤。
芜蒌豆粥从来事,何恨邮亭坐箦床?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
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哉。
谪仙之楼楼百尺,笥河先生文章伯,
风流仿佛楼中人,千一百年来此客。
是日江上彤云开,天门淡扫双娥眉。
江从慈姥矶边转,潮到燃犀亭下回。
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
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
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
长星动摇若无色,未必常作人间魂。
身后苍凉尽如此,俯仰悲歌一徒尔。
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
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
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

朝天车马去粼粼,相送江头已暮春。补衮仲山初拜命,舞衣莱子又违亲。

他方士庶思廉吏,今日风裁倚直臣。归到朝端秋正好,凤鸣应得慰吾人。

未暖柳梢绿,已暖花梢红。
胸次有天和,本与春意同。
士戒溺于欲,物忌居其雄。
西山有理窟,一室惟清风。

慈母辞北堂,季子恨何极。托彼堂下花,对此长相忆。

俯羹不可见,面墙竟谁即。昨夜梦魂中,分明见颜色。

觉来独遑遑,阴风边塞黑。

昂然独立我庭隅,海客携来伴老夫。折翼天门终有疗,凡今未有楚胡卢。

世事年来似弈棋,可堪岁月去如驰。
肉生髀骨英雄老,金尽床头富贵迟。
蹈海莫追天下士,折腰难事里中儿。
可怜满眼新亭泪,对泣无人只自悲。

春花秋月满雕阑,便到江南亦梦间。近日何尝事汤沐,只将清泪洗朱颜。

折竹声频夜已沉,梦寒应绕玉山岑。溪容隔岁将移棹,草色逢春映盍簪。

雨暗细评高士传,地深时见古人心。明朝更有南池约,吟对梅花思转深。

断崖日夕自撞舂,未近先看气象雄。
万壑不停雷隐隐,一川长觉雨蒙蒙。

篆炉烟冻余香袅,银釭蕊结双花小。惊风一夜舞琳琅,金井鸦啼天未晓。

太清仙子无俗情,身骑白凤来玉京。静中观色本无色,空里闻声如有声。

冰心玉质谁堪拟,化身千亿梅花里。寒宵听雪不知寒,洗尽尘寰筝笛耳。

仙人爱雪兼爱梅,雪花正落梅花开。梅耶雪耶两清绝,天与异境供仙才。

初如满砌敲琼玉,忽觉打窗闻剥啄。庭中暗想影飞花,帘外频惊声折竹。

是时万家宵梦阑,绣衾倚暖薰沈檀。复有华堂列明烛,鸾笙象板听不足。

太清仙人心独清,寒声到耳殊分明。图名听雪岂无意,欲唤红楼昏梦醒。

纱窗斜受一梳月,冷映梅花清到骨。遥知碧瓦碎琉璃,不用红炉煨榾柮。

含章殿,聚星堂。雪霙有色梅有香。梅花争妍雪争洁,静者对之成淡忘。

乃知喧寂本无定,了了雪泥痕可证。空中仙乐聒耳鸣,此妙不从音响听。

客中日盼家书到,接得家书不忍看。纸尾定知言未尽,墨痕疑有泪难乾。

困人碌碌成何事,对此茫茫集百端。中酒阻风今夜又,寒镫影里漏声残。

凭谁貌入丹青里,疑是仙人赤松子。翛然长身立松下,苍雪堕衣风不起。

万古乾坤归一息,手中琅函不盈尺。笑拂髯龙倚太虚,看破红尘眼双碧。

阅历风霜祇自疑,难将身世问时宜。穷愁只合吾侪事,姓氏羞为狱吏知。

见说成书刑铸鼎,不闻有梦召胥靡。南山此去躬耕好,未可重题酒后诗。

梅绕蓬居不计数,水仙数畹鬭芳腴。
竺卿白业二香妙,世界红尘一点无。
可比远公莲社胜,应嗟陶令菊园芜。
炉薰清鼻茗浇舌,月浸松窗对结趺。

愁眼乾坤暮,寒城竟夕心。楼台浮雾色,鼓角入天阴。

醉里仍弹剑,忧来欲碎琴。只应朋旧在,时寄楚江吟。

荷叶荷花骨节香,雨丝微点已生凉。疏帘清簟看棋罢,飞起鸬鹚上石梁。

幽人旧隐洞庭北,山灵独许心相得。幽人今葬山之阳,汀兰岸芷无颜色。

佳儿挟策游神州,南归却抱终天忧。从今愁见旧风物,不上岳阳城上楼。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