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岭海东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锡玄圭。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
久雨无书致睦邻,坦途非邈尽长津。正忧吾里民灾甚,敢觊公斋酒味醇。
得骋蛟龙方倚浪,未锄稂莠已齐身。太阳几日披云见,多少如葵仰望人。
二月河中草木青,芳菲次第有期程。花藏径畔春泉碧,云散林梢晚照明。
含笑山桃还似识,相亲水鸟自忘情。遐方且喜丰年兆,万顷青青麦浪平。
风雅诏屈宋,篆隶开钟王。义精太史笔,百世宗潮阳。
予生独后时,志欲袭众芳。不践道德圃,游艺徒遑遑。
长嗟竟焉如,严驾临康庄。朝驰秦汉郊,暮税邹鲁乡。
西州有佳人,鼓琴谐咸章。锵鸣琼瑶佩,绚粲芙蓉裳。
揽衣愿从之,远在天一方。习尚或庶几,高节何可望。
琴台一簇压狂澜,流水高山识曲难。欲觅钟期渺何许,乱峰重叠绕盐官。
江山起暮色,草木敛馀昏。谁感离骚赋,丹青吊屈原。
梨花春掩,小庭幽、怎地春光难售。飞雪漫随风荡漾,还似冬残时候。
杏脸娇含,柳眉愁蹙,妆点溪山瘦。瑶台月下,尽教独自消受。
追忆放鹤亭边,灞桥驴上,风景依然旧。碎玉声声寒欲诉,是处珠悬檐溜。
小阁焚香,茶烟一缕,图史娱清昼。立来久矣,窗前忽讶君叩。
去岁清明节,天台看杏花。凄凉今日事,漂泊野人家。
淮楚风尘暗,乡山道路赊。倚门亲白发,反哺愧林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