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

先皇曾此驻龙旂,一夜空山拥六师。
春鸟尚思巡幸处,野花不似乐游时。
遥闻寺外江声落,倒见天边塔影垂。
若问南朝昔年事,废原荒井有残碑。
明陇西人,侨居南京,字在衡。习歌诗,得江左风致。性俊朗,好游任侠,结交四方豪士,往来维扬两浙间。尝取古词,辨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填词者所宗。有《徙倚轩集》。
  猜你喜欢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
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
洒密蔽璇穹,霏霏杳莫穷。迟于雨到地,疾甚絮随风。
四野苍茫际,千家晃朗中。夜迷三绕鹊,昼断一行鸿。
结片飞琼树,栽花点蕊宫。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高爱危峰积,低愁暖气融。月交都浩渺,日射更玲珑。
送腊辞寒律,迎春入旧丛。自怜曾末至,聊复赋玄功。
清溪见底露苍苔,密竹垂藤锁不开。
应是仙家在深处,爱流花片引人来。
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药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望水寻山二里馀,竹林斜到地仙居。
秋光何处堪消日,玄晏先生满架书。
许生虽学李营丘,墨路纵横多自出。
交柯挥霍裴旻剑,乱蔓淋漓张晓笔。

宝峰亭下菊鲜鲜,妩媚秋风似可怜。欲摘一枝分玉盏,星轺莫惜屡扬鞭。

沙漫漫,草班班,南山北山相对看,我行乃在山之间。

行人仰不见飞鸟,树木足知边塞少。沙漫漫,草班班,我行欲趁西风还。

仆夫汝莫愁衣单,我但着衣思汝寒。

梧桐生高冈,上有朝阳枝。
凤从南方来,览煇面下之。
一鸣寒暑平,再鸣风雨时。
啾啾百鸟群,振翼长追随。

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

罗浮山下起春风,千里相思信不通。安得移栽近书屋,繁花乱落向晴空。

曲浦戏妖姬,轻盈不自持。擎荷爱圆水,折藕弄长丝。

佩动裙风入,妆销粉汗滋。菱歌惜不唱,须待暝归时。

翰林子元子,武库森戈矛。英声迈千古,逸韵横九州。

与君契金兰,投分何绸缪。清和谢夷惠,典刑追韩欧。

坐令人文焕,允塞昭王猷。念君独远迈,寥落行人愁。

木瘦楚山晓,风静寒江流。何当驾飞车,却忆昆仑丘。

尘埃满腥腐,朝暮同蜉蝣。

先生家住翠微峰,万卷诗书酒一钟。壁挂葛巾无客到,云藏古洞有仙逢。

溪边晚钓呼鸥伴,花底春吟引鹤从。只恐旧山归未得,帝恩朝夕露浓浓。

江州楼上月明中,从事同登眺远空。
玉树忽薶千载后,有谁重此继清风。
露白草犹青,淮舟倚岸停。风帆几处客,天地两河星。
树静禽眠草,沙寒鹿过汀。明朝谁结伴,直去泛沧溟。

指数悬孤距十年,今来相次拥华颠。乘羊我欲相前导,控鹤君须著后鞭。

嗜古日酣扬子宅,卧游时泛米家船。逋踪不羡安期隐,文酒逍遥是大仙。

喜鹊巢初稳,新蜩响欲沉。一重帘幕一重深。不种芭蕉绿到、粉墙阴。

雨过清如洗,风来暑不侵。何年丝竹夜成音。久为郎君盼望、到而今。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