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

家常添钵绕村行,蓦地一声无厌生。
化主分明嫌少在,篱门掩却强惺惺。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 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屣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
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金坛启曙闱,真气肃微微。落月衔仙窦,初霞拂羽衣。

香随龙节下,云逐凤箫飞。暂住蓬莱戏,千年始一归。

误触紫清帝,谪下汉山川。既来尘世,奇奇怪怪被人嫌。懒去蓬莱三岛,且看江南风月,一住数千年。天风自霄汉,吹到剑峰前。
做些诗,吃些酒,放些颠。木精石怪,时时唤作地行仙。朝隐四山猿鹤,夜枕一天星斗,纸被里云眠。梦为蝴蝶去,依约在三天。
老至非无素,忧来讵一源。
河鱼真得疾,床蚁误成喧。
嗲咀供晨匕,蹒跚逼夕轩。
何宜忝蓬观,祗合令文园。
霜挫颠毛秃,云添眼膜昏。
问天宁有祷,依佛即忘言。
燕麦摇风砌,蚌苔压雨垣。
冒荣难自效,三宿恋君恩。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活计园蔬日日新,杜陵差慰妇长贫。
旱姜水芋年时熟,春薤秋菘意味真。
畦瓮剩分三伏雨,露根常占百花晨。
荷锄未省勤耕稼,犹愧师门学圃人。

幽绝小蓬壶,参差见画图。乱青山四出,一碧水平铺。

洲蕊红相照,沙茸细欲无。莲房骈百子,橘圃聚千奴。

布谷休催种,提壶且劝酤。楚腰飞燕燕,秦缶和乌乌。

便旋惊回雪,连娟引贯珠。西风催画鹢,落日咏骊驹。

浩荡川原隔,惊呼岁月徂。寥寥清夜梦,直拟控抟扶。

平生绝俗尚,幽期在一壑。
衔卮周曲汜,班坐荫兰薄。
日嫣花欲笑,风迅燕飞弱。
疏峰挺飞茎,平楚下饥鸑。
厓倾石似行,涧折泉如约。
何时税尘鞅,赋归蹑棕霡。

早听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属重臣。财赋国须根本地,衣冠公是老成人。

云连阙角千山起,日暖江头万树春。应向柏台逢旧吏,更多鱼鸟避行尘。

忆昨访君娄水曲,轻风寒食小桃开。形容客况凭诗句,消遣春愁藉酒杯。

白发千茎虽似雪,丹心一寸未成灰。交游独有君知我,都付无言一笑回。

弱质蒲柳衰,微生依百药。君亦卧漳滨,无聊掩书阁。

长卿愁病渴,退之欲驱疟。伏枕聊呻吟,垂帏两寂寞。

伏枕又垂帏,秋风吹桂枝。天空夕鸟度,地迥暮砧悲。

时节遽如此,中心不可持。书情桐叶上,赠汝慰睽离。

看花须约,一千年、知赴瑶池缘浅。雪里花枝来索句,恍觉春生冷砚。却忆前时,寻芳处处,霞影浮杯面。酒醒花落,树头飞下余片。何事岁晚重妍,多情应笑,我早朱颜变。依样铅华红胜锦,争得瓶梅并剪。小阁幽窗,回寒向暖,百怕霜风卷。旧家野老,也来惊讶希见。
缇室葭灰飞候管,彤闱天路起和风。
六宫永被河洲化,穆穆芳猷佐圣功。

历览周仁智,登临欢豫多。穿渠引金谷,辟道出铜驼。

长桥时跨水,曲阁乍临波。岩风生竹树,池香出芰荷。

石幽衔细草,林末度横柯。

聊追邺城友,躧步出兰宫。法侣殊人世,天花异俗中。

鸟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

闻道嬴家女,吹箫入紫云。如何凤台上,不栖祖龙君。

报国当何日,辞家又一年。
薄游宁足问,微向久茫然。
万事古人后,孤灯新岁前。
明朝开左个,假寐待朝天。
江南画史谁第一,徐熙写生妙无敌。
宝轴多藏卫霍家,香奁尽贮金张室。
忆昨华清水殿西,夜深轻辇随风移。
清香冉冉落歌佩,秀色娟娟侵舞衣。
晓来宫阙秋风起,翠倒红欹玉池里。
不禁摇落恨无穷,惊叹年华逝流水。
芙蓉小苑曲江头,烟景萧疏异昔游。
披香露冷鸳鸯怯,太液波寒翡翠愁。
将军留客多幽暇,清簟疏帘时看画。
就中宋玉最多情,秋思都将彩毫写。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