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好友杨云卿相携游揽野亭时的所见所闻,表达诗人对野亭附近优美的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又通过“渔人垂钓”、“白鹤振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杨云卿不知何许人,看来与惠崇关系很密切,所以这首记游诗,在写杨家别墅外所见到的景物外,还流露出与主人深切的情谊与共同的情趣。
诗真正写淮上别墅的只有首句“地近得频到”。因为杨家与自己的住所很近,所以常常去拜访,与杨云卿很熟。因为“得频到”,所以对杨家别墅已不用再游览,主人既然是知交,时逢春天,两人便一起出门去踏青了——“相携向野亭”。
以下一联,写野亭中所见的景色。郊外山坡起伏,淮水从中穿流而过,似乎把山坡一分为二,四周的原野,农民放火烧冬留下的焦痕上,又长出了嫩绿的青草。这一联,出句给人以空旷的感觉,对句由烧痕之青而呈现春色,写得细致入微。“入”字锤炼工稳,描写的意境,很容易使人想到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名句。惠崇是著名的画家,他的诗很注意色彩及布局,清贺裳《载酒园诗话》说他的诗“不唯语工,兼多画意”,这一联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下半段转而写情,表达对眼前景色的迷恋,但仍然通过写景来表达。诗说自己与杨云卿站在亭上,望着淮河,被春景所陶醉,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只见到河边垂钓的人收拾了钓竿回去了;水边的白鹤,也在他们吟罢诗句后,振翅远飞。
渔人回去,白鹤飞走,都暗示天色已晚,到了应该返归的时候了,但诗人仍然意犹未尽,指出用不着发愁担心天晚难行,一轮明月,正悄悄升起,月光已经洒在河前的平坡上了。这样写,使诗充满闲情逸趣,诗人此番出游的悠然惬意,也通过不急于回去表白出来。而月光升起,郊野又呈现另一番景色,读者自可通过想象来体会,诗的底蕴便扩大了。
惠崇之诗,在宋初“九僧”中最负声名。这首诗写出了游兴的浓厚,情态的闲适,景物的关好,且吐词属语,浅近自然,而有情致,颇见艺术才华。
秋风袅袅转庭梧,客梦初惊一鸟呼。拣尽寒枝栖不稳,独行残夜影同孤。
柳线吹碧瓦。记才倾别酒,泪同铅洒。低拍萧娘,等吴枫红了,再来帘下。
讵料而今,折挫煞、游梁司马。孤负伊家,蟢上琼簪,麝湮绡衩。
况是关河旅夜。数长短更声,甚时方罢。斜压红裯,曾化为蝴蝶,此欢无价。
恰又平明,好梦与、釭花都谢。拟倩锦笺论恨,恹恹难写。
东风吹船行,西风留船住。髼松黄头郎,作底使风去。
芦篷两扇当江开,船船相趁风初回。龙渊烟气隔洲失,宣化山光随棹来。
潮头又上推船走,一时便过新河口。两人胜负篷底棋,船行迟速人不知。
黄头郎,稳扶柁,信风宿。大信肉色花枝红,采石酒波春水绿。
伊人湖海士,夙昔想风流。决策元戎幕,宣威塞北秋。
分辽空往恨,保蜀尚前筹。落寞三刀梦,真成取次休。
过春风、吟魂飞远,冷冷静闻琴语。心香半缕销烟篆,盼断白云何处。
深院宇。借几树、繁红款取芳菲住。移宫换羽。正琼押帘疏,冰奁砚润,华省漫催去。
怜同调,我亦新声曾谱。栏干静夜屡抚。银藤枝上玲珑月,分得清愁几许。
怀俊侣。又并入、樽前红豆相思苦。艳情知否。趁绛雪轻霏,玉箫低掐,芳思未迟暮。
当年人隐约,桃花路、青鸟信悠悠。想敲断玉钗,丁香缄恨,渡来银汉,豆蔻含愁。
如今见、华灯催按曲,斜日看梳头。著意矜持,低鬟轻笑,自然风度,无语凝眸。
泰娘桥下路,归时应、不忘曲院重楼。更记酒阑调瑟,烛暗藏钩。
怕横塘梦断,锦书难托,山香舞罢,翠钿谁收。待到梅花如雪,一半春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