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颂五首 其二

一棒一条痕,蒺藜好自吞。仙陀还蹉过,赢得瞎驴存。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将置酒,思子翁。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骑连连,车迟迟。心中子,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
游人贾客信难持。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彤庭散绶垂鸣珰,
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宗室子弟君最贤,
分忧当为百辟先。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须忆今日斗酒别,
慎勿富贵忘我为。
一经传世宝,说与子孙知。
欲作久长计,毋忘礼义为。
黄金生悔吝,白璧有瑕疵。
兼取庞公语,图安不遗危。

山锁松行一径遥,峰回楼殿更岧峣。飞来双鹤知何处,只有泉声下碧霄。

晨耕馌箪壶,夜绩课絺绤。感时百忧集,遇酒一笑适。

五湖波浪阔,勿厌田庐窄。土膏燥不粘,山骨寒更瘠。

朝来入峡闷船迟,也有欣然出峡时。山色亦如人送客,送行倦了自应归。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浩浪侵愁光荡漾,


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南北间关百战馀,此身宗社许驰驱。可怜功业惟诗在,自决存亡与国俱。

强敌至残犹叹服,皇天无意竟何如。平生心事堪谁诉,漫托他年半纸书。

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孤城自老风尘色,傲吏终惭岳牧才。便觉旧游非浪迹,至今鸿雁蓟门回。

扶荔芭蕉似我庐,抛来蓑笠恋簪裾。笑君不肯传真去,留伴青黎阁上书。

无复幽姿淡淡妆,胭脂深染薄罗裳。芙容影里避三舍,石竹丛中许擅场。

长林萧萧两乾鹊,牖户绸缪欣有托。雄飞望望杳不归,饮啄应怜堕矰缴。

孀雌哺鷇成孤栖,月明不复从南飞。迢迢织女隔银浦,风多巢冷将畴依。

花间双鹊能凸喜,来往殷勤道芳意。雄鸠佻巧鸩不媒,愿得灵脩几同类。

斯须众鹊邀提壶,入林绕树声相呼。群飞尽弃遗一鹊,同室定偶携诸孤。

彊彊和鸣如有道,求牡深惭雉鸣鷕。踰墙钻穴相窥从,重叹人而不如鸟。

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
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
说着幽岩意已清,那堪地近一牛鸣。
尘萦俗累不容到,若见山灵烦寄声。
夹浪分堤万树馀,为迎龙舸到江都。
君看靖节高眠处,只向衡门种五株。
一朝入紫宫,万古遗芳尘。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

岂是梅花落,忽惊乡思催。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

相陪龙象上高台,下界群峦拱上台。红日背山移午食,白云沈石冷苍苔。

几家城郭千山外,一镜江河万派回。读罢残碑馀夕照,隔林猿鹤自成哀。

河桥折柳怅难留,且试驱车历九州。芳草平沙逢驿骑,斜阳深树见山楼。

洛中已识《三都赋》,江上休披六月裘。桂子秋风应早发,好携彩笔渡金沟。

六月暑气盛,炎云朝夕生。居家苦蒸郁,况有千里行。

畴昔在家林,子时方秀发。相去二十年,老我之华发。

子行固不遥,宰邑蕲阳间。蕲民待新政,称治良独难。

乃祖旧龚黄,贤孙今卓鲁。昭哉循吏传,视今犹视古。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