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名字帝所识,三节在道已相望。早晚鸣珂朝玉阙,朱衣正在殿中央。
客去无人与对床,风微聊借月为凉。杯中小友多情甚,勾引衰翁入醉乡。
岁律峥嵘腊候深,一天风雪卷愁阴。故人默默怀交意,逐客栖栖上国心。
千里相望空盼盻,当年下吏阻追寻。咄嗟谤口闻高谊,披豁羁怀见雅吟。
学道元将禦穷困,浮生何必计升沈。世间机阱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
犹得云山开醉眼,可无俗物挠冲襟。鵩来閒暇何须怪,鬼见揶揄岂易禁。
楚客留情著香草,启期传意入鸣琴。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
更衣斗帐流苏响。拂舞镜、垂垂丝网。一片美人云,弄影秋波漾。
小鬟帮衬新兴样。梳掠罢、口脂相赏。飞鬓恼春风,莫放罘罳敞。
苍苍林表山,下惟瓜步水。忆昔魏皇帝,百万尝驻此。
饮马江水浑,扬旌朔风起。经营竟无成,叹咤有遗耻。
去去常畏人,闵默垂五纪。大江限南北,天意固偶尔。
奈何奸雄才,割据争虎视。不有神武功,畴能混书轨。
吾闻清流战,王业实基始。楼船蔽空来,天堑才一苇。
此时东流波,不足投马箠。煌煌轩台威,凛凛向千祀。
火云四射天宇红,祝融衙衙鞭赤龙。幽篁枯坐不敢出,折柬忽到信天翁。
草堂热客无人过,袁安六月能高卧。朝来邀我作冻饮,入室耿耿寒芒射。
山人掷笔散琼屑,万岫皑皑生眼缬。玉龙偃蹇银虬乱,坐忘曦轮蒸暑热。
压屋顽云不肯消,粟肌斗觉寒萧骚。冷斋高挂太古雪,惟见梅花开寂寥。
饮君酒,读君画,三朝宝翰郁精奇,与子盘礴消长夏。
世上富儿爱水田,千金掠买何连连。画中山水人不要,往往剥蠹消云烟。
怪君爱画如爱酒,万壑千岩落君手。却防笑煞痴虎头,妙画登仙古来有。
卓鉴眉公辨赝讹,君家墨宝何其嘉。归来云壑满肺腑,眼前突兀青山多。
吁嗟乎!故园平安语不闻,有竹巳等申池焚。秋声可听在何所,异乡看画得墨君。
墨君落落扫俗熊,以趣为上入三昧。湖州之书亦抗行,息斋之谱或相配。
签题藏弆瓠尊翁,翁画竹与梅兰同。元章万玉图未见,此卷意外今相逢。
故乡何日朋簪盍,乐郊歌咏相酬答。平生未访梅花村,今宵梦绕梅花塔。
塔中道人真绝伦,橡林画隐终其身。那能天地干戈际,不作东西南北人。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