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功公池上集

三十年前旧友稀,一樽还喜共晴晖。兴来不觉风吹帽,话久方知露湿衣。

篱下晚花邀客醉,溪头凉月送人归。拒霜开日仍留约,如此清秋愿莫违。

(1718~1769),字荀慈,号叔山,江苏常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57年,卒于高宗乾隆34年,年52岁。幼异敏,读书晓大义。乾隆7年(公元1742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词馆10年,纂修书局者再。尝献《东巡颂》,时称为班、扬之亚。性夷旷,年未40,即罢官归。自颜其堂曰“道山禄隐。”主讲常州龙城书院,黄景仁、洪亮吉皆从受学。齐焘善为骈体文,意欲矫陈维崧、吴绮、章藻功三家之失,故所作以气格排奡、色泽斑驳为宗。著有《玉芝堂诗文集》9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你喜欢
使君欲醉离亭酒。酒醒离愁转有。紫禁多时虚右。苕霅留难久。
一声歌掩双罗袖。日落乱山春后。犹有东城烟柳。青荫长依旧。

风流扫地难挽回,二老人物似苏梅。时从花底饮落雪,醉卧沙头双玉罍。

平时交分心相许,晚岁相思各秦楚。孤山篱落固依然,纵有此花无此语。

周郎别去当有期,归来不复如瓜时。天应知客颇有恨,花亦忆君尚未迟。

我游东吴身是客,梦到江南与江北。安得马背如孤鸿,万里从君聊一息。

只今春草还萋萋,会须急唤王孙归。

开秋七夕到佳辰,里俗争夸节物新。
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
常爱谢公郡,幽期愿相从。果回青骢臆,共蹑玄仙踪。
灵境若仿佛,烂柯思再逢。飞梁蹑霞接,古局苍苔封。
往想冥昧理,谁亲冰雪容。蕙楼耸空界,莲宇开中峰。
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云窥香树沓,月见色天重。
永夜寄岑寂,清言涤心胸。盛游千年后,书在岩中松。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王气偏三辅,山灵迟上卿。涌泉分左右,迭石起峥嵘。

洛画龟犹负,河源鉴自清。君恩仍未报,不敢濯尘缨!

双桨横塘打。记当年、金钗问字,绛纱帷下。鹤市春深桃李放,亲见一门风雅。

斗室里、围香不灺。娓娓清谈霏玉屑,仅丛残、史事从头话。

听未倦,忍轻舍。

离怀无奈归帆挂。最关心,一声珍重,擢头行也。投赠诗篇珍似璧,十幅衍波长把。

有颗颗、珠光照夜。入梦故人明我忆,屋梁闲、落月秋如画。

情一往,易牵惹。

匋斋性素懦,临难乃不屈。其弟能同死,节义两无匹。

入川不能止,别酒成永诀。使吾在军中,乱事或可遏。

前师赴成都,重庆止勿发。徐收秦黔兵,叛者良易灭。

求助辞甚哀,拊膺独呜咽。

画屏沉水香微润,屏角花重。屏背帘重。一面斜阳一面风。

流金不落浮蛆泛,醉又匆匆。夜又濛濛。唱罢琼箫听罢钟。

莫讶马风厮*。人情且要和同。至於行步敢从容。踏地仍怀恐痛。无作无为妙用。常清常净真功。住行坐卧逐王风。岂敢心猿内动。

鳌禁欣同直,高閒胜俗忙。露花迎夕敛,风树借秋凉。

太史兰台笔,郎官粉署香。时时铃索静,有喜到岩廊。

貌得高林数竿竹,春雨淋漓饱新沃。娟娟净洗断尘埃,彷佛蓝田迸苍玉。

挂壁悠然坐独看,顿令六月生昼寒。会贪馀荫遍寰宇,忽遣烦郁成欢娱。

竹里参差一拳石,相倚年年度朝夕。冰霜不改岁寒心,老去孤臣抱忠赤。

太常写此遗君家,不是寻常桃李花。邛枝剪掷澄潭下,回首风雷老龙化。

缥渺白云乡,天风吹晓凉。
人寻水源至,路入树阻长。
昼静闻晴哢,春余拾涧芳。
余心忽有得,欲语又还忘。

千花滞春江,遵海得清旷。十日溷芳尘,登舟寄孤畅。

僬僬仆走下,床床客分上。乘桴九夷俱,望友三益访。

旧雨新喜见,今游后难忘。笑语谷雷?,深谈溪泉涨。

房蜂杂主宾,坩鲊错盆盎。宵卧纷酣梦,晨兴愕奇状。

蜒雨昼既霾,沙雪宿加酿。风排群足跛,波震余心荡。

膨腹杂若糟,涔头眩迷向。屏息求安隐,挥手谢供帐。

屡簸豆跃箕,欲镕金失矿。正命知平生,危想入谲诳。

水裂蛟窟眠,漈落鱼腹葬。杌隉历昏旦,在险气逾王。

窥窗挂桅镫,欹枕打船浪。众中能赌诗,病起讵扶杖。

夺席肆幽探,倚壁接高唱。忠信愧波涛,颠连存想像。

狂澜世终回,斯文天不丧。潮来丁字沽,矫首倏寻丈。

大地浑如镜,森罗影现中。清辉凉彻骨,疑是广寒宫。

天上元无寝,书边旧有台。爽气朝朝入,翔云面面开。

一叟披裘坐,群公驾鹤来。异香乘紫气,浮动碧云隈。

回看处处白云生,下有孤篷打桨行。前路何人长啸去,鸭头江水冻无声。

众山祖昆仑,五岳兹雄长。峭壁出青云,巍然俯群象。

高标五千仞,三峰石非两。绝群迥独尊,赴天成孤往。

窈窕玉女祠,仿佛巨灵掌。竭尽筋力能,驯致青冥上。

短衣谒白帝,问源伫仙仗。海云东南生,夕日下林莽。

偃仰天池侧,四顾爱森爽。学仙亦荒唐,驰思聊自广。

何当营茅茨,洒然遗尘网。

木女穿针山色秀,石人牵线海云生。
高茅座主赤双脚,直向毗卢顶上行。
插锹叉手异何同,要显全机立大功。
虽然有数通呈了,留得高传振祖风。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