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洮,字子平,号青山,晚唐睦州寿昌人,约生活于唐文宗至唐昭宗朝,准确生卒年代待考。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登柳玭榜进士第,官授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退居不仕。朝廷徵之,洮作《枯木诗》以答诏。帝嘉慕不已,复遣使赐以曲江鱼。宋理宗追谥善庆公。洮工诗,今存于《全唐诗》者,仅十三首。
人生良苦不自知,三折肱乃成良医。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
寄迹小园中,倒指五十日。既得故人书,南游吾事毕。
再拜谢主翁,奉还此一室。云萍聚复散,欲住住不得。
折柳当马鞭,明朝有行色。
眼看玉食祸无乡,更卜幽居学仲长。但遣有年供脱粟,白头终不愿膏粱。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风堕何能续断弦,只凭樽酒送彫年。仙人示我长生术,除却醉乡非洞天。
医王用药如用兵,多多益善还益精。先生得此作良相,岭南岭北咸知名。
一壶高挂门如市,闹中静注轩岐经。雷公炮制得真诀,坎离既济丹初成。
大丹皎皎如秋月,小丹熠熠如流星。青囊药裹留不住,光芒飞出香山城。
香山城外东林叟,闻人说项心怦怦。一朝奇穷得奇病,闭门忍痛声咿嘤。
医王过我良不偶,恍有神物通精灵。刀圭入口生羽翼,相将御风归太清。
先生劝我且住世,假我大药希遐龄。金匮神剂益气饮,药炉旦夕蚯蚓鸣。
参苓持赠不足惜,一诺为重千金轻。沉疴两月如隔世,艰难万死方一生。
自笑小乘衰相具,致累大人囊橐倾。投桃报李非所喻,天荒地老难为情。
忆昔东林开社日,主宾相得如胶青。蹉跎十戴老将至,溪上不闻三笑声。
两年病苦同寒食,十日霖雨天冥冥。冷烟不绩香厨火,孤影独对虚堂灯。
儿童菜色不忍见,病夫骨立中屏营。笑谓儿曹且安隐,老夫病起初学行。
行将走遍四天下,纵横八极如掌平。熊先生,熊先生,四海之内皆弟兄。
君如天上风,我作水中萍。天风披拂无远迩,萍水聚散何时停。
愿得杏林兰若长相近,吾道不患无居亭。
高秋白露如零雨,促织惊寒近床语。美人不寐空闺深,共向西风诉离苦。
玉关征人去不归,无书寄与来鸿飞。背壁孤灯照清泪,谁家急杵敲寒衣?
寒衣八月当寄时,今年独恨衣成迟。天吴颠倒旧绣裂,春蚕冻损新丝稀。
夜长抱膝三太息,此怀促织那能知。微霜凄凄月欲没,四壁萧萧声转急。
吟成锦字长相思,万里秋空凝愁碧。
记识英豪士,求官萃古燕。下风俄获侍,教雨屡蒙宣。
老笔千人敌,芳名万口传。心声无悔后,仁政足光前。
柱础寻常定,盘珠左右圆。料量明若筮,安止泊如禅。
藩镇麒麟布,兰台鸿雁联。佩符临此地,弹指忆当年。
流水供迎送,飞云体变迁。及瓜留未得,行李尚萧然。
酌酒为装赆,吟诗当祖筵。它时隔霄壤,晚进望陶甄。
沧波泛瓶锡,几月到天朝。乡信日边断,归程海面遥。
秋泉吟里落,霜叶定中飘。为爱华风好,扶桑梦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