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曲子描摹一个失恋者给恋人写情书的情景。作者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失恋者少情没绪的典型神态,手法新颖别致。
曲子首句按照诗曲见景生情、托物寄兴的习惯思路,先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雁空图,为下文抒写作情感铺垫。领头字“战”,既可解为寒战、抖索,也可解为挣扎、抗争。“战”字总领全篇,营造出一派秋日肃杀之气。西风也好,鸿雁也好,全由这“战”字的点染,涂上灰冷的色调,赋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写萧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绪,“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但作品却故意不直说“伤心事”的具体内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纵、跌宕起伏的表达方式。先是“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儿写信,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见雁伤心,必定与雁能传书的因素有关,其“伤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写”,信纸也已经铺好了,但其结果是来了个“停霜毫”,一字都没写出来。这就产生了全曲的第一层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无才思”,看来此时写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现第五、六句对“往常得兴时”的补叙。“一扫无瑕疵”,生动地描绘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与上句“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今昔的这种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层波折。
末句又从“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笺上终于勉强写了,但只有两个字:“相思。”“病厌厌”与“得兴时”,“两个相思字”与“一扫无瑕疵”的鲜明对照,又构成了第三层波折。“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说明前时的“伤心”,正是深深的离恨与苦苦的相思。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危梯翠迭,问五松、何处秦时日观。绀凤白鸾翩可画,玉葆金支零乱。
扪斗三清,陵风万仞,目到青边断。壶公仙去,瀛洲知在近远。
那分携我琼箫,共登绝顶,唱得回飙满。一跃金丸浮翳尽,大地春莺都啭。
渤海碑铭,茂陵文稿,不值飞蓬卷。归来对酒,袖中残絮犹罥。
蜿蜿野田中,白鹭静如扫。停鞭问征客,云是居庸道。
世业从来只小舟,相传一味是无忧。烟消灶底鱼初熟,台笠蒙头粥半瓯。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
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
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我肴伊阜。
短歌是唱,孰知身后。
一从香祖培根远,东皇剧怜芳意。级重璚瑶。移来蕙茝。
总是华王一气。精英秀起。要仙露流丹,月华澄水。
极意兹涵,可容蜂蝶近根柢。
香心田与翠美,愿花幡左右,添种蘅芷。素蕊娟妍,红心娇小,莫道天工容易,清芬竟体。
渐世界熏成,旧时春事。谱就猗兰,古音相对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