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出都途中偶成

孤踪寂寞与时违,匹马荒郊趁落晖。有影自随还对语,无家可老尚思归。

花当寒谷先秋落,雁叫空江带雪飞。弃妇可怜身已去,向人犹整嫁时衣。

(1633—1701)江苏常熟人,原名楠,字宝林,又字静乡,号铁庵。康熙十五年进士,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于刑狱多所平反。诗笔秀整。有《铁庵文稿》、《梵园诗集》。
  猜你喜欢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建岭人誇第一纲,湘中热后已先尝。虽然声价殊官焙,反觉山家气味长。

尘土不满眼,飞鸿入无倪。
摇情望钟山,岩壑移东西。
荆榛蔽青霭,上下纷冥迷。
昔人去已远,草堂怀烟霏。
此意竟何往,缅怀谁与追。
胡为命驾一登览,诛除氛祲褰云旗。
王门嘉礼万人观,况是新承置醴欢。花烛喧阗丞相府,
星辰摇动远游冠。歌声暂阕喧宫漏,云影初开见露盘。
帝里佳期频赋颂,长留故事在金銮。
新诗后敌鲍参军,结字欧虞瞠后尘。
我亦平生远俗嗜,与君交似醉阳春。

侍郎妙笔世莫如,侍郎恩赐常满车。玄天坛上泥金字,大道殿中漱玉书。

朝入直庐衣狮子,暮归邸第著飞鱼。近承诏旨许驰驿,楼船画舫还故闾。

笑吾文章空磊落,垂老无成跨蹇驴。

而今省识刘郎恨,泊凤飘鸾。不在蓬山。只在低帘小扇间。

揽衣中夜徘徊惯,月好谁看。哀乐无端。未止高丘旧梦寒。

海棠枝上东风软。荡霁色、烟光弄暖。双双燕子归来晚。零落红香过半。琵琶泪揾青衫浅。念事与、危肠易断。馀酲未解扶头懒。屏里潇湘梦远。

山雨洗苍树,江风吹绿波。小亭人不到,诗思晚来多。

一径入幽谷,磴迂景更延。阳光时翳竹,石色写冷泉。

不见琅琊寺,心知白云边。残僧恋幽景,断臂初非禅。

岁暮少风雪,回禄稍擅权。海内有此亭,夺去宁非天。

中有不坏者,断碑犹宛然。逋民半吴越,过客多幽燕。

树根落断崖,聊挂从军鞭。鸟啼空落日,野色愁寒烟。

月上人归尽,山空水溅溅。

驾前双白鹤,日日候朝回。自送銮舆去,经今更不来。

玉关芳信断,兰闺锦字新。愁来好自抑,念切已含嚬。
虚牖风惊梦,空床月厌人。归期傥可促,勿度柳园春。

蹑履螭坳拜紫宸,承恩何事独伤神。远违言训三千里,永诀慈颜二十春。

花压儒冠宁误我,露沾宫锦转思亲。鹅肫水碧松衫远,小雨朝来洗绿筠。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词章记览固虚文,兀坐枯禅亦异闻。万事当如炉上雪,一心莫起镜中云。

知行互进方为学,理欲相参及早分。吾道但从平实看,求之空寂便纷纭。

越石忧时久枕戈,浪游忽复阻沧波。神州几遍豺狼迹,旷野谁闻兕虎歌。

江汉穷愁荃佩老,乾坤涕泪布衣多。天寒黄鹄矶头路,风雪扁舟奈尔何。

三伏登途彻盛寒,客程犹未解征鞍。明时用舍皆公道,自是非才进路难。

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
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
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
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白云出没山之巅,中有仙客如枯禅。眸子炯炯衣蹁跹,粲然启齿呼我前。

我憎凡俗再稽首,仙人隔云更招手。呼尔来,勿尔咎,海边明月难常圆,仙子岂无尘中缘。

今来适尔谪数满,携尔且住沧海边。充肠鱼肉应厌饫,药苗芝草常新鲜。

人间浊酒那可饮,何如山中一勺飞来泉?荆山之鼎,紫金之丹,授尔宝诀能延年。

丹成服食皆神仙,翻然驾鹤冲高天。不知天阙近,但觉天风寒。

两行天乐遥相引,调笙握管乘青鸾。下窥尘世在何所,黄云白雾交漫漫。

下臣有一语,愿得上帝然。不作朱门之贵客,愿作蓬莱之云烟。

班荆依复磴,列藉抚幽泉。高树延残日,荒城澹夕烟。

感时心欲碎,叹逝泪同涓。去去还留语,霜明草阁颠。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